简书好文章长这样!
最近开始在简书上浏览我觉得不错的文章。看多了就发现,好的文章是有共同之处的。下面就选两位简书作家的两篇文章作为例子来总结一下。
文章两篇:弘丹的《你到底为什么总是拖延?到底该如何克服拖延症?| TED200-02》和萌薇的《看完一本书啥也记不住?经过6个月实践,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喜欢的实用类文章。读完了之后哪怕你没有读过她们提到的书或者看过相关视频,你仍不得不承认,你已经差不多看过了。干货满满啊!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成功原因呢?
一、标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篇讲拖延症以及如何战胜拖延,一篇讲读书记不住以及作者实战的方法。两位作者非常明晰写作目的,也在标题中提出了一点:作者将在文中解决相关问题。不同的是弘丹是通过TED来获得灵感,文中呈现的大部分也是TED Talk给的讲者观点,而萌薇则是亲身实践,总结出方法。不管是见解经验还是直接经验,“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推荐有兴趣提升这两块技能的朋友认真阅读一下。
二、结构清晰,分层明朗
弘丹写的是看完一个演讲视频的感悟。她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来分块。我现在斗胆给每个段块做个大意总结:
1.提出问题:拖延严重,没有截止日期的拖延更危险;
2.引例:演讲者的拖延的个人经历;
3. 解析爱拖延的人和不拖延的人的区别;
4. 如何克服拖延:引用讲者演讲中和李笑来书中观点;
5. 总结自己从演讲中学到的几点。
其实文章本身也不短,但我对大意的总结只是两三分钟的事情,说明文章本身逻辑的清晰。
萌薇写的是一篇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她在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收获颇丰,于是分享了几点。其实我在前年就读了这本书。因为我读过,所以我知道她的文段版块更多的是自己从书中收益最大的几点。这些点其实也未必是原书的架构和核心,但她记录下对自己最有用的几方面,然后将其作为简书文章的大脉络来写。《看完一本书啥也记不住?经过6个月实践,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主要回答三大问题:如何买书、如何读书和如何活用知识。而在如何读书这块,作者举例说明了“做记号”和“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两种方法。活用笔记的话,也提到了笔记法和写书评。 不管是弘丹的数字标段还是萌薇的大论点下还有分支论点,两篇文章都属于脉络非常清晰的类型。这种清晰不止是写作者的思路清晰,结构也明确。
三、图文并茂
不得不承认,有颜值的文章较快抢得大众的眼球。就像你去书店逛逛,首先你会关注的往往是封面设计独特舒服的书,然后是书的标题,再者才是书里面的内容。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不少图片。有Ted演讲里的PPT图片,有自己设计的手账图片等。
萌薇文章里的手账图 弘丹文章里截取的TED演讲的图片四、举例论证
两位作者在这块都是功底颇深的。她们不仅举了演讲中或者书里的例子,也都用了自身实例。弘丹提到自己严重的拖延症经历:再三被催促才去刷牙睡觉。萌薇提到自己喜欢《学习之道》这本书的原因,自己爱看《奇葩说》能学到什么等。同时,两位都引用了名人名言。
美国广告学大师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创意的产生》中说过:“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这是在萌薇文章引用的)
这让我想到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提到的,“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来自弘丹原文)
五、开篇美图
萌薇正文前放了一张言几又书店的照片。弘丹设计了下面这样的图片:
来自弘丹原文开门见图,图不多,就一张,却让人觉得,一张足矣。作者接下来要讲什么,从开篇的图片已可略知一二。这样的视觉效果我是非常喜欢的。可见,平时收集好看的、让人神清气爽的图片大有好处。
以上五点是我发现的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其实,处理这些共同点的方式也有稍微不同,但都是匠心独运,也分享给大家学习。
比如举例论证这事,弘丹突出例子间的对比。有自己和花生的生活例子对比,有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症和没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症的对比,更有演讲者提到的爱拖延者和不爱拖延者的对比。下面的例子就特别有趣。
讲者自己做的论文写作计划如图
演讲者Tim计划实际他的完成情况:
Tim实际的完成情况少了这两张图片,我们怎么领略得到Tim博士的幽默呢?!这篇文章的对比用得极好!
萌薇在举例论证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呢?很抢眼的一点是,她PO出了自己的手账图片。比如谈到记号法,她就用自己拍的图片来解释不同的记号的不同用途。
来自萌薇原文是不是一目了然呢?赞一个!
提到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她show了自己读书手账笔记。亮瞎了大家的双眼。
萌薇读书手账PS.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摘抄和评论并存。具体包含下面5个要素: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好东西总有共通之处,也有各有千秋的地方。学习贵在认真观察、细心总结。但我更相信,出色的人,也有共同点。你看,有多少人看了TED演讲写出那么好的观后感呢?有多少人看了书坚持写读后感和书评呢?背后的汗水是她们最大的共同点!感谢两位出色的写作者,我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