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无愿的

2021-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子羲999

任何发愿都伴随受苦,

即使最美好的愿望背后也暗含压力。

发愿是困惑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是醒着的,

始终活在清晰的现实存在里,

他是无愿可发的。

他享受完满的现实的仁慈和美好还来不及,哪来的发愿。

发愿是认为现实不好、不完满,

想改变,想改善,想改造,想让老天听你的。

那基本是一个大自我在说话,

是不顾实际是什么的单方面臆想,是妄念。

经中诸佛发愿的故事,

都发生在诸佛还未成佛之前的凡夫位。

那是一个象征,

表示诸佛修道成佛也都是从普通人出发的,

也有很多错觉和困惑,

有很多愿望和要求。

例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

诸佛不是不实现这些愿望誓不成佛,

而是认识不到这些本来就是完满的成不了佛。

成佛不是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而是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圆满,

众生万物皆在佛国。

因为修行起初,

认为这世界不好不完满,

所以有很多愿望很多期待。

这些愿望和期待也便成了修行的动力和成道的元素之一。

但整体来说,

愿望出自于自我,

有我则有愿望,

无我则无愿望。

愿望或发愿是对现状的不满,

对眼前没有景象的追求,

是困惑和挣扎的一种形式。

诸佛解脱的过程,

皆是从有我到无我,

从有愿到无愿。

成为无愿的,是诸佛的目标。

一个人只有成为无愿的,才是解脱的。

愿就是求,有求就有苦,

若一个人是有求的,

他怎能是解脱的呢?

你可以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或药师佛的十二愿,

看作四十八座成道的桥或十二条成佛的道路。

踩着它们任何一座或一条都能成就佛道,解脱自在。

道路或桥无论多么神圣美好,

必须从它们上面过去,不能滞留,

否则,你自由不了。

成为无愿的,才是诸佛真正的愿。

四十八愿、十二愿等是个中间物或替代过程,

踩着这些愿到达无愿。

这些愿以及更多更美好的愿,是诱饵,

为将你钓进佛国——那终极解脱的世界。

成为无愿的,是一切佛共同的、唯一的真正愿望。

假如你想真解脱,要发大愿,就发决定此生不要一丝愿。

无四十八愿,无十二愿……

无哪怕如头发丝一样大小的愿。

活在没有任何愿望里,

热爱如实存在的一切,

从所有你创造的幻觉的故事中出来。

这就是佛世界,佛生活。

天下本无事,诸法皆圆成,

这是需要发现的,

要发愿就发发现这个的愿吧。

但这个愿需要你无愿才能发现,这是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的背后就是你要找的地方。

籍借所有的愿,成为无愿的。

成为无愿的,瞥见诸佛之真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