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什么都会,我会选择一个人生活。
“女孩就得洗衣做饭生孩子带孩子。这就是所谓的女人。”这是来自重男轻女家庭父母的话。
“不会做饭就嫁不出去”、“不会做家务就嫁不出去”、“嫁不出去总有人说闲话”、“我们让你学做家务是对你好”、“女人的事情就是做家务,生孩子,带孩子啊”……
话是对家里的女丁说的。
而对男丁却是这样
“儿子辛苦了”、“来,儿子陪我们(亲戚)喝酒”、“儿子,我们一起打打牌”。
对于以上的这种父母们,我想说一句。
难道性别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吗?如果可以,我也想当男人。
12岁的年纪,正是青春期的萌芽,女孩们开始愁人生起步的第一步。
“为什么流血了呢?我是不是得病了?会不会快要死了?”
怀着这种想法,担惊受怕。
泪眼婆娑的问着妈妈,在得到答案后,顿时舒心。
那时傻傻的觉得,原来这就是长大呀。
慢慢的,父母开始教导女孩们。
你要学着做饭,学着做家务……
那时觉得学会这些就可以为父母分担劳累了。
可是慢慢长大后,才明白了学会做这些的原因。
原来是要结婚啊。
为什么结婚要会那么多呢?会不会男孩也是这样呢?
可是家里的男孩们,却从来不用做家务,只需要学习。
小时候感觉这是自己的任务,长大后才发现,我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
结婚这个字眼,仿佛只是给男人的好处,却没有给女人一丁点好处。
婚前,女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下班回到家,做一两个小菜,便能饱腹;衣服脏了,脱下来放洗衣机洗洗;地脏了,便扫一扫拖一拖。
就这样,日复一日。慢慢的到了适婚的年龄,父母就张罗着把女儿嫁出去了。
婚后,女人依旧上班。但是每天回到家里,不再是随便做一两道小菜,而是考虑着家里还有一个人的胃口。衣服脏了,洗衣篮里放着一篮子的脏衣服,却不是自己的。地上多了一双拖鞋,还多了很多烟头。
沙发上躺着多出的那个人,那个人刚下班回家,吃了饭就在沙发上拿着手机玩着游戏。
本来躺着一个人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的床,却多了另外一个人。
突然一天,女人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发现怀孕了,家里面可以添新丁了。
十个月里,第一个月还好,慢慢的就开始难受了起来。吃什么吐什么,闻着油腥便恶心。
慢慢的,肚子大了起来,行动更不方便了。每天变得尿频尿急,大半夜要跑几次卫生间,睡也睡不好。另一个人躺在一边,睡得沉沉的,女人在辗转反侧。
十个月的时间,对于家人来说,一晃而过。但对于孕妈妈来说,仿佛过了很久。
时间很快就要到了,肚子里的新丁吵着要出去。女人被推进产房,一脸害怕。
产床上,随着肚子的痛意,女人被痛到差点昏厥,但是为了宝宝,不得不让自己努力。
产房外的人焦急的等着,而女人却在备受煎熬,仿佛在地狱走了一遭。
经过了几个小时,随着“哇哇哇”的哭声,孩子出生了,女人解放了,被推了出去。
孩子生下来了,家人提倡母乳喂养,女人日夜抱着孩子,孩子的哭,孩子的笑,一点一滴记在心里。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都读书了。
出去遇到亲戚,总有人说:“你家孩子都那么大了呀,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女人笑了笑不作答,在外人看来,时间总是很快,可作为带宝宝长大的母亲来说,时间是很漫长的。
女人的工作又变了,每天早上起床做好三人份早餐,中午休息急忙回家做饭,下班回家先把饭菜洗好,去接孩子,然后做好饭菜。到了另一个人下班回家,然后开始洗三个人一天的衣服,两个脏衣篮。
等孩子和另一个人上床睡觉后,又开始扫地拖地,整理家里的卫生。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女人变老了,开始带孙子,日复一日。
以上全是我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是被这些话引发出来的。
吓得我敲起了退堂鼓,结婚这件事,对于女人来说好像是一件并不讨好的事情。
性别这件事并不是我能决定的,如果可以,我会选择当个男人。
毕竟不会经历三个痛苦,痛经,初夜,生孩子。
一个人生活,我会活的更好,毕竟我会洗衣做饭赚钱。
但是父母的观念我改变不了,我只能改变我的人生。生而为人,还是个女人,可能我不配吧,毕竟我可不想为一个不心疼我的人生孩子。
如果男人会生孩子,那么我肯定选择洗手作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