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独处时我在想什么
很多人觉得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会无聊和寂寞,但是我却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看书,看电影,练字等等是很多人一起时不可能体会得到的自在。
从小就是个喜欢安静独处的人,时常一个人在家翻开一本书,读小说时,心情随着书里主人公的人生故事跌宕起伏;读散文时,总会有一种被击中情绪被人描述出来了的感觉;读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总能进行头脑风暴,或者学到了一些方法和感悟。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只需要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相处许多许多来。”比如阅读、写作,都从青春期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长大之后,我更爱独处,它甚至成为我的一项刚需。不论跟多亲密的家人、伴侣、朋友在一起,我每天都需要一点独处的时刻,哪怕只有十分钟。我一度怀疑自己是某种电器,需要充电的电器,独处就是我的电,供我恢复能量的。
不过,因为喜静不爱闹的性格,也曾给我带来过困扰,因为从小父母就鼓励我要开朗点、说话大声点、要放开点等等……到现在我听到都觉得很抗拒的“命令”,再加上学校社会都在鼓励大家要“合群”、要多交朋友,我一度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有点“上不了大场面”……我也曾强迫自己去社交、去打开、去变得“游刃有余”,但我发现太累了。
在我对自己产生了质疑和困惑时,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无意中从她那里得知了一个概念:内向型人格。朋友告诉我,我这人是比较典型的“内向型人格”,我的力量来自于独处时的内心。这其实是一种很宝贵的特质,我便不再纠结,因为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我愿意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走出舒适圈这种事,也不是万用定律。
今年初,我再度恢复了自由职业,我觉得内心中有某种力量在重生。有一天,我坐在书房里,就是坐着,什么也不干,贪婪地享受着自由和安宁。眼睛看着窗外的树,树枝在北风里晃啊晃啊,从最高的枝头开始,慢慢传递下去,一阵风吹过晃出一个节奏,又一阵风就是另一个节奏,就这样连绵不绝,优美极了。我知道,我再度跟独处时的那个精神世界产生了连结。
再后来,我读到了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一本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书,里头有一个小建议,我非常受用:“如果你是一个敏感内向的人,经常感到疲惫,可以做一个“恢复壁龛”,每天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独处、静坐、散步、养花,远离喧嚣,让自己恢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