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自己开始 ——郝晓东《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读书笔记(
二、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
1、遭遇与危机。
博尔诺夫认为,“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它们闯入人的生活,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导致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干预人的生活)”。郝老师对此的解读是三个关键词:突然,痛苦,转向。
“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才可称作危机,敖老师认为需要注意三点:危机带来的痛苦是真正的伤痛,危机是必然的,危机总会和人的新起点联系在一起。遭遇和危机造成教育非连续性,但也能够让人找回“存在”,重塑自我。
对学生来说,通过开设课程让学生“遭遇”,引发其心灵深处的触动、共鸣和震撼。对教师自己来说,努力创造遭遇,促进专业发展。
对于学生遭遇的危机,教师需促使学生摆脱无所事事的状态,唤醒其对全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好的课程是良方。
2、空间与时间。
空间,内在于人的存在。包含内在空间和外部空间。内部空间相当于精神家园,即“居住”。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无家可归”的人重新筑造家园。外部空间是充满竞争和未知的,“人需要有大踏步迈向无限广阔空间的勇气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跳出固定习惯的家园,跻身于神秘的、新的空间,把自己托付给不可预料的偶然性”。
对教育而言,孩子需要安全、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学校应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家园。教室应该成为师生培植共同梦想、共同理想、共同语言、共同经历的家园。
生命的本质是时间,人生活在时间中。“我之为我的本质是由我过去的生活,当下所思所行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所决定的”。如何处理人与时间的关系?珍惜时间,不白白消耗时间,做正确的事,增加时间的密度;避免拖延症;忍耐力,做个有耐心的人,懂得放弃自身的意愿,使发展顺其自然,学会“等待”。
时间包含几种形式:专注时间,长时间保持专注;休闲时间,真正的休闲——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暗时间,即思维的时间,如走路买菜洗脸等等;“高峰体验”,即“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战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过去是生命赖以存在的主要基础,可以也应该把“过去”经过解释、改造而化为滋养生命的营养。也要“活在未来”,要有愿景、梦想,要设定“自我镜像”,设定“未来的我”,设定一个自己要成为的人,然后以这个愿景来决定当下的取舍,指导当下的行动。
3、气氛与信任。
教育气氛是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它是指“一种内在的弥漫在空间中的能够影响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其内涵包括: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内心,来自对自己的绝对信任,而绝对信任是在一次次战胜危机中建立起来的);良好情绪(“愉快发展的首要和最高条件是幸福和无忧无虑的、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基本心境”,它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这里的信任指的是“存在的信任”,是对生命本身无条件的、绝对、无限的信任或者可以称信赖、信念。不是看对优秀学生如何,不是看其在学生成功时如何而是看他对后进生如何,当学生一再令你失望时如何。老师对学生的绝对的信任对学生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与老师的自我信任有关。信任,需要学习。信任(希望)的根基,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是对生命的肯定。
4、语言与深描。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重视语言的塑造作用;还要反思自己被怎样的语言塑造,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警惕语言的遮蔽作用,之所以没有有效的反思,是很难突破语言(思维观念)的障碍。
关于直观教学,本质的直观是指纯粹的、无偏见的、了解事物本来面目的直观,是把存在的真理淋漓尽致、形象简洁地揭示、呈现。呈现事物的非同寻常处、熟悉事物的陌生处。
关于对话教育,此处的对话即谈话。对话,是在双方不断交替中进行的。对话追求的是双赢,彼此吸收对方的观念,更新自我的认识。阻碍对话或影响对话质量的因素:观念(某些观念根植于内心深处,一旦受到他人的挑战或质疑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捍卫);不能把观念和自身区分,以为质疑你的意见就是质疑你本人;分裂性思维,是片面的,错误的,却固执己见。
对教育而言,应该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克服“满堂灌”,让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索。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自由发言,能真实、坦诚对话。
深描,是根据解释学的理论而建立的一种通过叙事来研究教育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者适当的“剪裁”,生动、活泼、鲜活、完整地对事件进行描述,呈现事件的本质,让事件本身处于无蔽状态,让本质以本来面目呈现。而不是一句不落的记录。深描中,走上前台的,是事件本身所体现的奥妙与神奇,深描容易引向对教育教学本身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