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每天写1000字阅读思考分享

201702:《文心》读后感上篇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苦行僧啊

一、《文心》简介...

   《文心》是由夏丏尊、叶圣陶这两位国文大师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当时的中学生创作的国文课学习图书。

    该书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国文的读和写,故事的时间是1931年初秋到1934年夏天,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本书有三十二个小故事,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从中可以总结出很多有关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国文的学习方法、写作的练习方法、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写出一篇好文章的要素、诗词歌赋的鉴赏等等。

    虽然本书的历史已经年代久远,但其传授的国文思想、带给我们的教育价值,即使在今天来看,也很有意义。但是实话实说,对于想深入学习写作的人来说,本书也只能起到介绍、引领你入门的作用,如果想要在写作方面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必然需要持续不断的践行本书中介绍到的道理和方法。

二、阅读感受

    虽然不是小说,但本书串联起来的小故事引人入胜,塑造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丰满,里面有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让人不由自主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走向。

    循循善诱,把有关国文、阅读、写作的重要知识穿插在各个小故事当中,便于读者接受、理解。同时,两位作者写作技巧高超,文字简练优美,常常用一两句话就表现出很强的画面感,体现出大师的水准。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文已经是白话文了,基本和现代的中文差不多,可能少量的表述方式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对文字的理解没有任何问题。

三、写作方面总结

1、写出一篇好文章最根本的要素:知、情、意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写出来的文章感觉写得好,有深度,有意义,而自己却写不出这样感觉的文章?因为你没有抓住写出一篇好文章最根本的要素:“知、情、意”。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从情、意方面去说话,但是须注意,”王先生又继续说。“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这几天街上到处都贴着标语,大家一定都看见了的,有的写着“扑灭倭奴!”,有的写着“杀到东京去!”骂日人为“倭奴”,是愤恨的表示,是情。想要“扑灭”日人,想要“杀到东京去”,是一种希求,是意。可是按之实际,这种说法都是一厢情愿的胡说,其可笑等于乡下妇女骂人“你是畜生!”,“杀千刀的!”,试问:骂人家“畜生”,人家就会成“畜生”了吗?骂人家“杀千刀的”,人家真会被“杀千刀”了吗?这都是单逞情意,不顾知识的毛病。”……

上面这两段话非常重要!重要!重要!作者在这里引出了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就是从知、情、意这几个方面着手。虽然不能说这个套路就包含了写作的所有方面,但是仔细想想看,大部分的优秀的作品确实都体现了这几个方面。

:其实就是告诉读者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李笑来老师在写作课上也重点提到,写作的目标是沟通,而有效沟通的本质是:你能让对方明白他之前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他之前不了解的事实。“知”概括了大部分学术类、各种干货类作品最重要的特点。

:其实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可能是喜悦、可能是痛苦、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等等,只要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怎么煽情怎么来。著名的例子,比如琼瑶的爱情小说,以及迷蒙的煽情文字等等,想想看自己的情绪有没有被他们牵着走,如果有,说明作者的目的达到了。

:通过“知”和“情”已经对读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时,顺势明示或者暗示提出读者应该做的事(其实就是作者表达的意图),最常见的,比如看什么书,报什么课程,买什么产品,或者遵守交通规则、拒绝吃狗肉等等,就很容易实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知”、“情”、“意”这三者应该是有机的结合体,而不应该割裂开来看。在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要时刻以这三方面的标准来要求和评判自己。

2、写文章的一些“技术工作”:

(1)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四章、第二十七章

    当我们在练习写作的时候,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对一个主题有一些零散的想法,但是好像很难系统的组织成一篇文章,在本书中,作者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如何搭建文章的组织结构的技巧和方法。

    ……他们先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然后相互批评,这几句是不用说的,那几句是可以归并到哪里的。批评过后,再商量哪一段应该在前,哪一段应该在后。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笔记录下来。他们的心思很专一,淡青色的月光充满庭心,有好几种秋虫在那里叫,在他们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当一个拟成一句句子,另一个给他修正了,彼此觉得满意的时候,兴奋的微笑便浮现在两人的脸上。

对于初学者而言,此处作者介绍了一种简便的,可操作的作文方式,非常适合新手尝试:那就是先把要说的话全部写出来,然后斟酌这些话对于我想表达的主体来说,哪些不用说,哪些可以归并在一起说。经过这个步骤之后,留下来的就是有用的内容,然后再考虑组织结构问题,哪一段放在前面,哪一段放在后面。最后,是对遣词造句的细心打磨,这样,一篇作文就可以写成了。

而关于如何具体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作者的回答是:“回问自己”。

“因为个人所要发表的意思和情感千差万别,要有了具体的意思和情感,然后有具体的组织方法,凭空是无从说起的。然而也不妨举出一个总方法来,那就是“回问自己”四个大字。”

“回问自己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吗?不错,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我们回问自己道: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为着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或者,为着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为着要发表怎样的一种主张。回答有了,同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怎样来的呢?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从某种因缘引起的,或者,从许多事理物理中间发现的。回答有了,同时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互相衔接,也就有所依据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意旨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意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有了,同时对于“统一”这个标准也就顾到了。”

仔细想想,“回问自己”的确是让自己的作文思路逐渐清晰,明了以及让文章的组织逐渐呈现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下面,作者又通过几种不同的文体举例,看如何应用回问自己的技巧来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组织。

“回问自己对于组织文章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举一些例子来说,那就更容易使人相信。譬如我们看见衣服很好的图画,想把它记述出来,其时我们回问自己道: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幅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这样一问,中心意旨就决定了。又问道:我们是从什么地方看见那幅画的呢?这样一问,不是开端便是结尾的部分就成立了。又问道:如果记景物,哪一景、哪一物最引起我们的注意呢?如果记技巧,哪一部、哪一色最受到我们的赞赏呢?这样一问之后,或者准备把最引起注意,最受到赞赏的部分作主,依次说开去;或者准备把这等部分留在最后说,前面先说及那些比较不主要的部分:于是全篇的次第便确定了。”

……

“此外作解说文,譬如要说明道德是什么,作议论文,譬如要主张解放中国必须反抗帝国主义,也都可以从回问自己的方法解决组织的问题。所说明的是什么?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论据是什么?把什么列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这一串问题的答案便规定了《说道德》和《解放中国必须反抗帝国主义》两篇文章的组织法。”

“普通文如此,便是文艺文又何尝不如此?几百个字的短篇如此,便是成千成万的长篇大论又何尝不如此?”

最后一个问题,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有什么关系?内容重要还是组织重要?

“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内容。有什么可说了,最要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这好像属于形式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并非可以这样判然划分的。组织得适当,内容就见得完满、充实;组织得不适当,甚而至于没有组织,那就影响到内容,使它不成一件东西。所以,内容靠着组织而完成,组织也就是内容的一部分。”


由于篇幅较多,将文章分成了上下两篇,以上就是《文心》读后感的上篇,接下来的下篇主要内容有: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初学写作易犯的错误、以及“写”以外的功夫等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