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键词,带你走近更好的自己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Simon来了

你是否也曾在睡觉前告诉自己,从明天起,做更好的自己?

一觉醒来,游戏、动漫、美剧、综艺又一一被打开!

你是否也曾在照镜子后告诉自己,从明天起,做更好的自己?

没过多久,奶茶、炸鸡、火锅、汉堡又一一摆上餐桌!


不是更好的自己难以达成,而是对于更好的自己认识不清。

今天,Simon就通过3个关键词,带你走近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1-WHY

没错,第一个关键词藏在问题背后。提高效率与执行力的基础,在开始行动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在回答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时,也同时在帮助自己明确动机与期待。

动机,反映的是一件事能否让我们开始做并持续行动。同样是减少上网时间,有的人是出于工作需要,有的人是被逼无奈。哪个更容易失败,不言而喻。

期待,反映的是一件事在理想状态下希望得到的结果。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件事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自然不会去做,澄清自己的期待,即思考自己可以获得哪些好处,又能避免哪些后果。

做更好的自己这个念头,一定是以某个或某些具体事件为契机才产生的,不妨带自己回到这一具体的事件与场景,明确第一个关键词的答案。

在想清楚为什么要做更好的自己后,我们进入第二个关键词。


关键词2-WHAT

试着给自己心目中更好的自己“画个像”。更好的自己会呈现出哪些具体的特征,将其放到具体的时间、地点、场景与事件中,他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澄清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是帮助自己明确方向、制定目标。在前一个关键词的探索的基础上,是什么相对更容易澄清。可以试着将“画像”与当下的自己相对照,通过SMART原则,具象化为若干的明确的目标。

(注意,更好的自己是相对于当下的自己提出的,因此,明确自我认知,平衡好他人视角与自我视角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说到这里,相信第三个关键词的内容很多伙伴已经猜到了。


关键词3-HOW

在咨询行业,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做”,而实际在问题解决中,我给出建议最少的,反倒是“怎么做”。面对失败,人们倾向于归因为“方法有问题”、“执行力不够”等。事实上,当动机明确,目标清晰时,计划与执行是就是相对结构化的问题了。

例如“PDCA循环”,就可以在目标制定之后,帮助自己向前推进,促进达成目标,大家感兴趣的话,之后可以展开分享一下PDCA循环。


总结一下:

3个关键词的逻辑,同样适用于生活与职场中的诸多问题。遇事先问“为什么”,明确动机与期待。然后再问“是什么”,确定目标与方向。最后再问“怎么做”,落实计划与执行。活用3个关键字,助你早日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

更多自我成长方面的困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Simon来了】,了解更多心理学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