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酷暑天灾
乾隆八年——1743年的7月13到25日,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得有数据记录的酷暑天灾,由于当时已经有了简易测量计, 是一名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制作的水银表。所以我们现在才能和历史做对比。这一年的夏天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7月份高温天气平均达到了40摄氏度,其中最为酷热的7月25日,温度更是高达44.4度,地表温度达65℃。
通过古籍的描述我们也能从侧面对当时的了解一些。六月初一日,乾隆帝谕:“今年天气炎热,甚于往时,九门内外街市人众,恐受暑者多,著赏发内帑银一万两,分给九门,每门各一千两,正阳门已给二千两,预备冰水药物,以防病暍。”
河北高邑的情况是“(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续天津县志》里写道:“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山西是“道路行人皆有毙者”,《青城县志》记载“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
而传教士宋君荣则在信中写到:7月13日以来炎热已难于忍受,许多穷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惶,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尔后在路上、街道、或室内被发现……7月14日到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死于炎热,这主要发生在贫困区,死者多为贫民……
我们由此可见这次高温酷暑的骇人情景惨不忍睹。
也是从乾隆开始,有了流传至今的北方园林典范——承德避暑山庄,清朝后面的几位皇帝都会去那里避暑。避暑山庄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用了九十年才完工,但是决定修建山庄的是康熙皇帝。当时康熙率领一队骑兵进入热河地区,到达武烈河谷时,看到了一口弥漫着水雾的温泉。随行官员告诉皇帝,那里曾经是蒙古人的牧场,而那口温泉名为热河泉。康熙帝细细查看周围环境,深觉此处人烟稀少风光秀美,森林、山地、湖泊、河流等多样地形汇聚于此,深得康熙皇帝心意。康熙很快便爱上了这片河谷,决定在此开辟园林,修建离宫。
酷暑难耐,身在避暑山庄的乾隆,躺在冰凉的席子上,面前的青花大瓷盘里放着冰镇西瓜葡萄仙桃,过着如意清凉的帝王生活。但是心里却开始烦躁不安,因为他心里牵挂着大热天里的黎民百姓!于是乎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就叫《热》:“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自喻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不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却不多,论才华自然是比不了南唐后主李煜,但治国当皇帝的丰功伟绩他至少能排进前五。
虽然乾隆皇帝有了避暑山庄这块清凉地,有冰块有水果有人给他摇蒲扇他自己热不着,但普天下得黎民百姓热得很啊,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那年热死了许多人。而我们现代生活的今天有冰箱空调电扇冰淇淋冷饮,抛开当时的生态环境比较好不说,其实我们已经比古人幸福的太多了。他们只能去其他地方避暑,挖山洞、穿薄的衣服、使用冰鉴,一般家庭是做不到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古代有钱人的特权。以普通百姓的家庭状况,使用最多的避暑方式估计就是扇子或者找个还没干涸的河流湖畔进去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