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培训有感1】我想成为怎样的老师?
写在前面: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标题,想要叙述的清楚那大概要像剥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问问我的初心究竟是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已经很习惯文思来临时,戴上耳机沉浸在其中,用一句、一段的文字来记录当下的境界。
我也习惯了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不想加工文字刻意的描绘心情。毫无章法的句子我还时常觉得可爱,每每记录一篇分享后我都会看上十几遍,还会回头看不同阶段的日常,一点儿都不嫌弃且觉得“挺好”。那就希望一直保持这种好感,和它恋下去吧。
想要成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就感大多来源于课堂,能把一节课上的浑然天成,游刃有余,洒脱尽心应该很有满足感。
今天到合肥学习,感触颇深。看到台上的老师展示的课堂,时而敬佩至极,时而代入其中,在华丽之余我又看到了“普通”。
何为“普通”呢?今天授课的老师来历都不小,光头衔就让我们流口水了。但又都实实在在,特别是今天上示范课的两位老师。得知,都是来自一线课堂,其一来自淮北,其二合肥。女孩子总是喜欢发现美的事物,从两位老师外表来看,都是从骨子里散发着语文味。简简单单的让我这个深居林子的老师觉得相当可亲。
第一节示范的是《爬天都峰》。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少而精。
直接从第二课时入手,从爬天都峰的前中后引发爬山过程中的感受。过程中没有像我们往常那样,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你得到了什么?而是通过老爷爷和小朋友的对话中让我们学习一个知识点——提示语。
讨论加修饰词的提示语和无修饰词的修饰语学生能感受到什么?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有修饰词的提示语能更表达说话者的心情,或者更让读者感受到当时情景。
接着,让学生想象他们在爬天都峰顶时会说什么?借此,给与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从人物的动作,表情中延伸出写作时加上修饰词能市文章更加生动。
再从“攀”和“爬”二词无“登”进行对比,感受攀、爬用词的妙处。其间,不断激起学生进行思考,从思中获得新知。
最后,教师个人表演一连串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作,此环节更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各位动词,并掌握了大量的动作名称。
我的感受:
这堂课的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且用意明显,教学设计很精妙,环环相扣能让学生从悟中获得新知。但,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公开课在开始前是带着光环的,皇冠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不知道我们拿来上可否精彩?从阅读迁移到写作教学,过程好像有一点点慢,超过40分钟的课堂给了小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不知是否冗长,但写作效果好显著的。我的问号大概就是我的无知,以及我那不够格的高度才让我半信半疑。为此时常感慨学习真好!见识真好!
第二节示范课五上习作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这是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智慧与幽默。
上课风格相当自在,好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一般相互探讨语文的魅力。今天授课的是习作教学,这一块的公开课是第一次听,也大开眼界。总得体会是——习作教学老师是要动脑筋的。
如何让学生写好文章,一直是我的疑点。这种看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本领”好像是随着自身的顿悟而越来越灵光。
当然,上述想法是错的。在没有听课之前,我停留的思维是写作文可以通过带学生去体验,如同开展活动,从活动中让学生有话可写。大的方针是先倡导阅读的重要性,鼓舞学生多去看书,先输入后输出。但这是一条持久战,教的学生一年就换了一批,着实难以看出效果,只能播下种子。
今年,我思考多一点,也是从大框架上入手,从一篇好的作文长啥“样子”开始教学,而后指导一个好的开头结尾。对于过程,真的又到了话不知从何说起。
今天授课的老师,思路就明确多了,从学习清单着手,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再二次划分,“二次划分”很重要,文章内容就来源于此,如何把一件事物写清楚,写明白那要让学生打好框架。今天是如何写说明文,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讨论,该从哪里方面去写,从某方面细分可以中哪些说明方法描述。
最后,引出说明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作文的评分标准。
在课堂上,老师用幽默方式鼓励着学生们大胆的去想象。
我的感受:
这堂说明文写作课设计巧妙,需要教师真正的去思考,学习清单就是最好的体现。借助支架能让学生更清晰明了,在结构上颇有几分照葫芦画瓢,用老师的话是可以上成“数学课”。教知识点,“解题”思路,而后让学生对照去写。
这种上课方式和疫情期间网课的习作教学挺像的,这大概是一种习作教学趋势,值得我们去探寻。
下午第一节课是《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有趣的文言文,从杨氏之子让学生聊聊自己是何氏之子女。开头挺有意思的。
刚开始也是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而后让学生分开读,男女读,师示范读等方式了解文章,接着指导“禽”字教学,从注释的词语中提问大意,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借助书中的注释。
从字眼中感受杨氏之子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得知“甚聪惠”。
这堂课上,让人最难忘的是学生的聪明,问题回答的都很出彩,感觉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强,也很聪明。老师课堂每一个环节衔接自然,后激发学生想阅读原著的激情。推荐阅读了相关篇目。
我的感受:
如上,老师的睿智,学生的聪慧让这节课整体表现的非常饱满,环节设计的巧妙能让一节课很生动。做到了真正的从思中悟,从悟中得。
下午第二节是《慈母情深》这篇课文。
从老师多年的多处授课以及个人的作品来看,是一个成熟的课堂。
从不同镜头去感受母亲,快镜头,慢镜头,特写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品质。并就此传授以上写作方式就是细节描写。把一篇长课文拿出重要段落去解读文本。用老师的话,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去教学。
这节课上了一个半小时,一二课时融合在一起,虽然台下的老师明显体力透支,但感觉台上的孩子们还是沉浸其中的,可见老师的课真好。
着重学习从文中重复的词语中感悟母亲,如出现三次“我的母亲”,解析文字背后作者未表达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去思,到让学生去写。
我的感受:
这节课听者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这背后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这些老师中都能惊叹于他们的教学设计,很多点是我们get不到的。从老师的讲座分享中,讲了很多如何去教学。如图:
也分享了语文要素的重要性,一个单元的文章都要抓住单元语文要素,不能偏离了轨道。
回到标题,一个多小时过去了,2千多字的随笔又悄悄爬上文本框里,想到开头想要谈论的“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又淡然一笑,还这么年轻,哪有什么定义要成为谁呢?
不过是,一边思考,一边成长,最主要的是保持快乐,喜欢我的文字,喜欢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堂罢了。
就这样,记录美好,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它,真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