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付诸行动,才会到达远方
只是因为在公众号多看了你一眼
心里就忘不掉你笑脸
梦想着未来终有一天能相遇
从此我开始一厢情愿
想你时你在远方
念你时你在眼前
想你时你在北京
念你时你在心间
一直相信我们今生有缘
坚定的学习信念不会再改变
希望用这一生努力追寻
我一直在这路上
从未停步
……
——田俊国第一期弟子班的《传奇》故事
1、初相遇:缘于默默关注了一年多的公众号
2014年接触了田老师《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这本书,当时被其与企业实际贴合的内容深深吸引;2015年在线上平台听到田老师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的主题演讲,这一次惊叹于校长的演讲表达能力,18分钟的时间里,字字精炼、句句在理;2016年开始听田老师的微课《认知心理学》、《做专业的学习者》,乐此不疲、百听不厌。
2017年10月在默默关注了一年多的老田培训讲坛公众号里得知田老师弟子班的招生信息,内心一下子就翻腾了起来,当时就想这或许是能见到一直崇拜的偶像的一次好机会。多番的纠结过后,还是决定问问看,大师兄没有过多的宣传与说明,只留下了简短的九个字“生活与苟且、诗与远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11月份我先是报名参加了田老师弟子班的第一次公开课,第一天课程结束后,我分享了自己感受:“学习不是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课,而是有没有行动;最好的学习行动方式就是刻意练习、以教为学和反思改善”,田老师给了我一个A++,并补充说“最后一个+是你欠我的,希望你能够行动起来”,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听进心里去了。第三天课程的那个早上我醒得特别早,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萦绕在我的耳边“听从内心,留下来吧,不然你将来终有一天会后悔的”,就这样,我来到了弟子班,开始了我与它的“传奇”故事。
2、再相知:让教学在对话中进行的体验思考
《让教学在对话中进行》简单来说就是训练讲师的听说问答,这也是讲师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四个方面,学习就双方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之间对话的过程。
听说技巧。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在于要与学员建立多重通道,我们可以通过运用score框架故事模型启动学员的五个小孩(逻辑、情感、感觉、意义和想象力),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内心的五个小孩呢?具体说来,逻辑是遵循结构化思维或金字塔原理的,有条理有结构加上好奇心或悬念就更好了;情感即人的喜怒哀乐,其浓度需要恰到好处,讲师要感动学员必先感动自己才行;感官与运动是一回事,通过刺激别人来达到效果,其状态与心境有关;生活中的碎片都是可以被我们赋予意义的,它可以组合成有意义的故事,捕捉生活中的意义是人的一种本能;想象力同“留白”,即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用比喻和隐喻,先放松再激活,它是一种高级思维。
提问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二个提问工具(即假如框架和逻辑层次)干预他人的五个小孩。用假如框架可以把逻辑的石头搬走,绕过了逻辑,就直接进入想象力,它是可以促进思维流动的。逻辑与情感的关系是当你理性过度时,就要用情感润滑,当你情感过度时,就要用理性去润滑,它们是互补,当你被一件事情绑架时,就要学会用假如来松绑,假如框架可以把人从模糊的逻辑思维里解救出来。逻辑层次包括愿景、身份、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愿景解决的是未来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和人生意义,是有画面感的,比如你做培训的愿景是什么?身份则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身份去实现这个意义,即我是谁?信仰、价值观指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什么重要?为什么重要?应该怎样?愿景、身份、价值观这三个层面属于上层意义的建构,它也决定了能力、行为、环境下三层的内容,属于培训中“How”的层面,比如能力“如何做?所需技能”,行为“做什么?做的过程和方法?”,环境“人、事、物、技、讯、时等”。逻辑层次可用于课程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根据逻辑层次自下而上来设计引导性问题。
点评技巧。讲师在课堂上如何点评学员发言呢?首先是倾听,即放空自己,姿态要放低;第二是抓要求,即总结发言,陈述对方想要说的要点;第三是关联,这时可以调用五个小孩,要让它与自己的经验关联;第四是策略,即带着框架来说话;最后是回应,也需要给他人带着框架的反馈。
专家模型。本次课田老师延伸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即如何成为一名专家?首先,你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对万事万物都保持好奇心,能够带着思考和觉察的心去探索,有一颗通过帮助他人从而成就自我的慈悲心。其次,你需要启动你的框架。看任何事情看本质,理清了本质层面发出的信号,然后想着如何去解释发生的事情,接着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呢?一方面要怎么样,另一方面又要如何做……整个看待事情和解决事情的过程中又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觉察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最后,你一定要付诸于行动。带着框架的行为才是可复制的积累,不带框架只是经历积累一辈子也没用。带着框架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里获取,比如读书、拜师、实战、复盘,都可以促进你成为不折不扣的专家。
3、深触动:行动学习让工作更容易的深链接
行动学习就是利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工具将散落不同个体脑海中关于同一问题的智慧和经验加以萃取和整合,而萃取的过程与结果让组织和所有参与者从中受益。此部分主要通过认识和理解行动学习、行动学习的设计与应用、普及与推广等方面促进大家的认知,即它让工作更容易。
认识与理解。行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交替使用发散和收敛思维的过程。行动学习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实现自我满足,就像打游戏一样;它的成果里有每个人的贡献,或者说自己贡献的影子;过程有规则和流程,大家彼此平等。行动学习的关联非常之妙,比如它的真谛在于跨脑关联,它的成果是有价值的关联,其融会贯通的标志是野蛮关联。
设计与应用。行动学习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头脑风暴法、世界咖啡、鱼缸会议、ORID、开放空间、六项思考帽等,主要可应用于企业的很多场景,比如解决问题、业务设计、个人领导力、职业发展、达成共识等。所有的行动学习方法在术上不一样,但是道的层面是通的,虽然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用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将各种方法杂交,将它变成我们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有有效的行动学习都应该是从问题出发,进而达到既定的目标,问题是始,目标是终,在问题走向目标的过程中,催化师和学员按既定的规则在不断的收敛和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环境场域的氛围营造必须是和谐的。我们在做世界咖啡的过程中,问题是如何做行为学习更有效?目标是让大家获得更有效的行动学习设计方法,也是这个道理。
普及与推广。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学员少就可用头脑风暴、ORID;学员多就可用世界咖啡、鱼缺会议等。掌握了道的层面,到了情境下,灵光一闪,就可以拿出你想要的工具。收敛的部分是组织受益,发散的部分是个人受益,个人可从差异中受益,组织则可从共识中受益。行动学习实施初期越低调越好,不要旗帜鲜明。在实际工作中,有了经验就提炼和升华,往理论关联,有了理论就落地复制,指导下一步实践,比如基层管理者制定工作方案时既要往上考虑领导的思路,又要往下考虑下属的感受。
宗族链接。这次课最触动人的就是田老师引导大家寻找家族模因,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来自家庭的那些模因,大家通过与灵魂伴侣相互交叉的多次野蛮关联,若干年后的那个工作与生活状态仿佛就在眼前……很神奇,很多学员的第二次慧命生日就这样诞生了。
4、最感动:精品课程是如何炼成的最强链接
精品课程的5大要素,即目标、内容、形式、逻辑、过程等,简称为开发精品课程的五行。课程开发是静态的设计过程,属阴,而授课则是动态的互动过程,属阳。五星和五行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目标。聚焦在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上,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目标决定培训的出发点是否有根本的改变,目标的不同带给学生的体验也不同。课程目标应该表述成让学生有潜在行为的行为表现,称为表现型目标。表现型目标如果设置得好,相当于课程成功了90%以上,所以表现型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恰到好处。
内容。紧贴业务需要、针对学员需求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内容。内容要区分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认知过程中大脑接受和加工机制不同,教学的策略也理应不同。内容要贴近学员需求,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类,不同类别的内容,大脑在认知的过程中接受和加工机制不一样,教学的策略也是不同的。知识类课程需要有效提取与综合运用相结合,主要属于认知脑,即高级思维层面,态度类课程是认知脑与情感脑结合,技能类课程是认知脑与行为脑结合,即低级思维与高级思维两层面,但是技能类和态度类课程掌握的标志都是潜意识的自动化。
形式。“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课程设计就是要把“死”的知识设计成学生“活”的体验,也就是教学设计形式。教育工作者理论的创新空间有限,巨大的创新空间就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好的教学形式往往可以让人震撼甚至弥久难忘。内容与形式应该是51:49的关系。
逻辑。逻辑好比是把漂亮的珠子串成项链 那条细绳,好课程必须要有好逻辑,将各种素材整合在一起就是逻辑。如果你有逻辑,你就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如果没有逻辑,你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资源被人家整合。对于一个好课程来讲,逻辑如同把课程的每一环节穿起来的线和绳,逻辑贯穿才能使内容要素各归其类。逻辑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可以抽象,下可以具体,也可以是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相结合,这也即逻辑的基模。
过程。培训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理解、掌握新知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至关重要;过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内容的时间分布,又要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还要让课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美感源自于层次,乐感源于节奏。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沿着时间轴体验,它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从头至尾要把握节奏并恰到好处。过程的设计离不开内容和逻辑,过程的设计既要根据学员一天中的精力旺衰和情感起伏的心理规律,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策略的选择,还要符合人类认知逻辑的思维过程规律。
师族链接。宗族与师族是一阴一阳的关系。家族是能量的源头(强电),它是封闭的、粗放的、有差异性、在经线上,产生生命;而师族是燃烧且有效率的(依附),它是开放的、精加工的、有同一性、在纬线上,产生慧命。如果说家族的力量是让我们苟且的活下来,那师族的力量就是让我们活得更高尚,即追求诗和远方。从道的层面来看师徒关系,如果不感恩老师,就接不上能量;如果不超越老师,就找不到自己的诉求。
三次课程,线下面授部分十二天,线上每周一小时参书课,我能感知到自己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从行为层面来讲,学习速度相比以前变快了,以前个把月才翻完一本书,现在一般二周内至少可以看完一本书并且有反思;神经元关联更多了,现在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变得爱联想了,尤其喜欢把它与学习相连接。更重要的是十多年没写作文的我开始写作了,12月份中旬到现在,不到2个月时间我也写了2万多字了。从情感层面来讲,家庭学习氛围更好了,老公在我的引导下也开始看书了,小朋友也爱拿着故事书给我讲了。最重要的是我不惧怕给别人讲课了,以前讲课总是紧绷的状态,现在我比以前放松很多了,和学员的情感链接也加深了,内心更平和了;从认知层面讲,对事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比如学习多了,自我就少了;学习的功利心强了,收获就少了;对事物的评判多了,智慧就没了。凡是要讲求均衡、恰到好处。对变化一词有了新的见解,即时间、人、事物都在变,我们拥抱变化的唯一方式就是把握事物最本质的层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说成为专家需要有五大框架,感知框架、解释框架、决策框架、处置框架和觉察框架,人的成长路径也有五个阶段,凡人、匠人、专家、大师、得道者,凡人顾名思义,大家好理解;匠人是对为什么不知道,它只有感知和处置框架,比如开车匠、魔方匠;师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它有处置和决策框架,但觉察比较弱;大师是有独特的主张的,觉察强,它是超越老师的标准,在某一个领域边界很有建树,可以不断的升级五个框架,比如心理学家荣格等;得道者是对所有领域都能看透,达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界。我们的能量需要通过家族和师族来截取,不仅要通过家族的优势基因来整合提升自己,还要通过师族的东西把它发扬光大。家族是身体的家,师族是灵魂的家。修身是打开生命能量的最佳途径,它的本质是让感知、解释、决策、处置和觉察五大框架不断的迭代加强。所以,让学习发生的最佳方式就是付诸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我们才能产生变化,唯有行动起来,我们才会去追求梦想,最终到达我们想要的远方。
梦想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