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庄稼 教师与学生
农民与庄稼 教师与学生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
教师如同农民,学生如同庄稼。农民要不怕烈日当空,不怕风吹雨打,每天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头忙活。庄稼有生命,种子埋进土里不可能立刻成熟,需要适宜的温度,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才能渐渐成长,直至秋天方可收获,拔苗助长不可以,置之不理不可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极了农民与庄稼的关系。农民种下的每一粒庄稼,都会精心培育;教师遇见的每一个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即使遇见一个让你煞费苦心的孩子,你也不忍心让其自由发展。
班级里有四、五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大部分孩子的不同里又藏着很多“差不多”,年龄差不多大,能力差不多相同,兴趣爱好差不多,理解力差不多……然而,有时我们会遇见一个“差不多”太少的孩子,小K就是这样的孩子。
五年级了,开学初的期末考试,他会因为一道题做不上来就会哇哇大哭;大课间缓慢跑步,如果快走就可以跟上的跑步,他常常还会摔个跟头;同学吃东西时,他会馋得直流口水,跟着人家后面说“给点呗”;上课趁你不注意就看课外书,可是考试成绩却还不错;每次你批评他,他总是眼睛直直地盯着你,好像犯错的人不是他,而是你……
他总是不完成课堂作业,我跟他谈心,讲道理,向家长诉求,派班干部监督,批评教育,他表面上答应得痛快极了,可是你一转过身,他就忘得一干二净。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他没有任何转变。放弃吗?任由他自由发展?不行!我要攻克这块顽石,把他打磨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
每次安排任务后,我都会走到他的座位前面,询问他我留了什么任务,他准备什么时候完成,相信他不会是最后一个完成,只要超过一个人,就是进步。前两次还真管用,完成速度快,准确率也很高。可是后来就没有效果了。上周他阅读课作业没有完成,临近放学,已经没有时间看他完成,只好让他带回家完成。他告诉我,第二天一定会写完。我知道根本不可能。晚上便悄悄给他妈妈发微信,督促他完成阅读作业,但是千万不要告诉他我发微信了。
第二天早上,他一来到学校就告诉我,他昨天晚上写完了。看着他笑眯眯的表情,自信地捧着书,我会心地笑了。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向往美好,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但他们缺少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我们来帮助他,引导他,扶持他,成为那个他心中的自己。我故意夸大表情,惊叹不已,“小K,从今以后,我对你刮目相看啦,相信以后,你的作业都不再用我操心了!”他点点头,那样子好像他真的能做到一样。我压低声音地对他说:“你今天进步了,白天作业如果都能及时完成,我就奖励你,晚上放学记得找我要奖励。”故作神秘地向他笑一笑。
那天,他作业完成的都很及时。晚上放学,他走在队伍后面,我悄悄塞给他两个棒棒糖。他那个美呀,窃喜,兴奋,幸福。
连续两天,他表现都很好,于是周末我准备给他写一封表扬信。就在我信心满满的时刻,他回归了原来的自己,溜号,拖拉,固执。无奈,表扬信只能停止下发。
今天第一节课,他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力量,第一个完成作业,完成之后又主动找学习任务。此时的他,确实是一个有自主学习力的孩子。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热情要比成人高,因此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置身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美好,追求赞美,追求理想成绩,有的愿望成真,而有的却一再失望,失望他们不怕,过一会就会充满希望,充满自信,如小K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也在自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要一个个地指引他们在所谓的正确的路上前行。我们要向儿童学习,学习他们那种自信与乐观。
农民种庄稼时,不会去思考哪棵庄稼会结果,哪棵庄稼不会结果,哪棵庄稼长出的果实大,哪棵庄稼长出的果实小,而是竭尽全力侍弄每一棵幼苗。教师对待学生也要一视同仁,不因为未来的他而影响现在对他的看法,不因为他是未来的瓦特牛顿而现在就受到优待,同样也不因为他是未来的普通人而现在受到轻视。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收获一份只属于他自己的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