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 坚持运动反人性?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到江边跑了十公里,感觉很轻松。跑到猎德大桥时,有心继续前行,但是想到约了人上午来检查电视机故障,便放弃了多跑几公里的念头。
继续读《中国经济2020》。此书第七章“产业之变”谈到健身市场的“中年危机”;对于健身,作者这样写道:
如果说塑造体型、改善健康是自健身出现以来,人们始终如一的追求,那么从文化和心理层面看,当下健身的风靡更是时代使然。一来,健身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身份和阶层的象征。布迪厄在《区隔》中指出,阶层决定喜好。一个阶层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资本确定自己的身份,并将自己与其他阶层区隔开来。健身看似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但动辄上万的办卡费、私教费,让健身充满仪式感和消费气息。价格不菲的专业运动服、名贵跑鞋、Apple Watch或其他运动手环,让健身和星巴克、Apple Pay、日本游等,成为中产阶层的新标签。二来,健身还扮演着一种“宗教”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纾解着人们的生存焦虑。正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越战退伍大兵阿甘突然起意,从东海岸往西狂奔,如宗教一般吸引了无数的跟随者。如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知识不断贬值的大语境下,疲于奔命、惴惴不安的人们也急需一个能量释放口,而健身便成为人们以身体抵抗焦虑的最佳途径。运动的单调枯燥和长时间重复产生的肢体痛苦,带来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与紧张,然后在这一分离的紧张中重建了精神对肉体的感知与控制。人们如苦修的僧侣一般,从多巴胺中品尝喜悦,获得仿佛完全新生的身体感受。健身也因此意味着一种“新宗教”:每天、每周的固定训练是它的功课,各地各式的运动赛事是它的“弥撒仪式”,而天天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晒健身心得、跑步路线便是分享和喜悦。
引文太长,但这段论述实在太精彩,不忍删节。——我读到这里,不禁叹道:专家就是与众不同,能够从简单的现象中分析出深奥的道理。我才疏学浅,不能说专家的论述有什么不对之处。我只能说,按照专家的结论,像我这样既反对阶层分化固化,又讨厌宗教仪式的人,真是不配健身。
作者又说:健身意味着气喘吁吁、挥汗如雨,而人天性追求安逸与享乐,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坚持运动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我读到这句话,真是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