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读书

当我们在谈论《人类简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7-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吉来

为什么人类能主宰整个地球,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

为什么说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小麦,但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为什么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不是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方?

为什么清朝面对西方列强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开启了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

当你迫切想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时,你不需要翻看古今中外浩繁的书卷,你也不需要一遍遍地问度娘,你更不需要回到大学校园学学世界史,你只需要捧起一本《人类简史》,上述疑问顿时烟消云散。

很多人都说《人类简史》是部难啃的世界史,讲述了人类的前世今生乃至未来。其实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更像是一本人类回忆录、反思录,用一种录像机的方式回看距今200万年前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至今的历史长河。

作者赫拉利像整个人类的父母一样,看着人类这个“物种”逐渐从诞生到发育再到成长。

这个父母一点都不好当,既要唠唠叨叨回顾人类这个“物种”诞生、成长的种种艰辛与不易,又要试图总结人类成长过程中走了哪些弯路,吃了哪些苦头;既难掩人类一日日长大有了出息的喜色,又不得面漏人类未来成长道路困境重重的担忧;既真心希望人类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又害怕人类作茧自缚自取灭亡……

因此,从人类回忆录、反思录的角度看,这本书回答了困扰人类发展的三个终极问题:人类是谁?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到哪里去?

1.人类是谁?

人类是一种动物,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

人类的祖先来自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南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离开东非故土,开启了人类的奇幻旅程。

在西欧和西亚的人类演化为尼安德特人,在东方亚洲的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人类演化为梭罗人等等。

大约15万年前,留在东非的人类演化为智人,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起源。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最初,这是一场难分胜负的战争,因为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人种并没有什么两样,双方胜负就在于数量的多少。但智人之所以被称为智人,是因为他们发明了神秘的杀手锏——语言。

语言的力量远非其他人种想象。首先语言能够传达更准确的消息,让智人可以躲避危险;其次,语言能够传达更多关于社会关系的信息,智人可以发展出更为紧密的社会关系,组织更具凝聚力的团队;再次,语言能够传达虚构概念的信息,例如守护神、部落等,这样让智人合作人数进一步扩大,大量陌生人开始合作。

如此一来,胜负已分。智人借助语言的力量聚集起大量熟人及陌生人团队,打败了地球其他只懂得吃喝的人种,智人成为称霸全球的唯一人种。

智人这场胜利被称为智人的认知革命,语言提升了智人认知的层次与格局,智人的认知维度远超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人种,相当于一个理科博士生与小学生进行数学比赛,不用比赛结果自然一目了然。

智人赢得了他们期望的胜利,笑傲地球的同时,也给这个星球造成了不可毁灭的打击。大量原始物种因为智人的到来而惨遭灭绝,“人类洪水唯一幸存者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这是悲剧还是喜剧?站在“人类是谁”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来看,人类是万恶的刽子手,人类是霸道的屠夫,人类更是惨无人道的暴君。可人类真的有错吗?智人只想安安稳稳找个睡觉吃饭的地方,智人只想让自己同胞过得更好,智人只想为自己多想一点。

因此,当我们深刻反思“人类是谁”这个问题时,我们骄傲于智人发明语言掀起认知革命打败其他人种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曾经对其他物种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醉心于智人在当今社会中的辉煌成就时,不要忘记缅怀那些逝去的远古生物。

世界不只是智人的,更是整个生物的。

2.人类从哪里来?

当来自的东非的智人统治全球后,人类即开始了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

这个旅程分为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从公元1.2万年前到公元1500年的农业革命阶段;二是从公元1500年至今的科学革命阶段。

农业革命带来的农业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初级阶段。当智人开始尝试驯化小麦、猪、狗、羊等动植物时,智人开始不再到处迁移。生性自由奔放的智人忽然有一天感觉累了,不想居无定所了,于是就开始临河聚居。

于是,慢慢地,聚居的智人不断扩大聚居场所,这样就建立了城邦、王国乃至帝国,不可避免出现了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及文化活动。

为了满足帝国的行政管理需求,智人发明了文字及数字,让帝国管理更高效;为了满足智人的经济交往需求,智人发明了金钱,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为了满足智人价值观建立的需求,智人发明了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的宗教,让智人不再精神无所寄托。

看看,这都是多么天才的发明,智人恨不得为自己的发明狠狠鼓个掌。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农业文明虽然让智人数量集聚增加,但智人的基因并未演化出大规模合作的本能,因而表明看起来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实际上生产力水平难有大幅度提升,管理方式也始终维持在松散的状态下,仅仅“由想象构建的秩序”维持着。

就这样历经万年之久,虽然各个帝国先后崛起,但都未能久存,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智人基因的必然。

如此来到了公元1500年,沉睡的西方开始觉醒,骄傲的东方开始低头。一场“科学革命”让压抑的西方弯道超车,让固步自封的东方垂垂老矣。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智人的心声,也是科学革命的起源。科学革命的核心是“无知的革命”,即智人首先承认自己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这就如同一头狮子,忽然有一天醒来,发现原来它对周围的世界一点都不知道,好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时候,这头狮子会拼命去看看这个新奇的世界。

如此这么一看世界,就看出了一整套大至宇宙运行、小至动物运动、植物成长的独特知识体系,看出了大炮、原子弹、核潜艇、飞机、火箭等前所未有的发明,也看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战争,更看出了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与主基调……

于是,一帮怀揣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的知识分子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一帮只懂得八股文的官僚,一帮带着精良大炮、火药、步枪、地图的水手、地理学家和军事学家轻而易举征服了大片大片未知的处女地,一帮银行家、经济学家、投资家、资本主义者毫无费力瓦解了封建社会的经济体系……

就这样,“东亚病夫”倒下了,美洲、澳洲、非洲被殖民了,世界大战爆发了,民族纷纷独立了,世界又回归了新的秩序,只不过东西方的角色与地方互换了而已。

回顾“人类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作为智人的我们既不得不赞叹我们自己过往那些智慧、天才、得意的发明,又深深为过去经历的不幸、灾难、战争而感到惋惜;我们既为农业文明漫长但又效率低下的岁月而唏嘘不已,又为科技革命带来的日新月异而兴奋不已;我们既试图探究智人演化经历的必然因素,又不得不接受历史总在偶然中前行的客观事实……

我们陷入了沉思,人类到底从哪里来?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如果让我们再演化一次,我们还会有今天的文明成果吗?

历史没有假设,智人也来不及思考。于是,就这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入崭新的21世纪。

3.人类到哪里去?

当智人以为就此即将过上幸福快乐生活的同时,天才的智人似乎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之所以被称为“智人”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们有着最智慧的大脑,他们永远不会“消停”下来,永远都想“折腾”下去。

那就“折腾”吧,翻个天覆个地又能怎样?打破一下自然规律又能怎样?超越一下生物因素的限制又能怎样?

于是,一只发着荧光绿的兔子诞生了,一只背上长出人类耳朵的老鼠出现了,绝迹近5000年的长毛象也重现了……

这好像还是不能凸显智人的天才大脑,干脆接着“折腾”吧。为什么不能重建尼安德特人呢?为什么不能让肢体残缺、神经受阻的人们装让生化耳、生化手臂乃至生化大脑呢?为什么不能造出人工大脑、人工生物乃至超人类呢?

一切皆有可能,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能为所欲为改造这个世界吗?我们真的能肆无忌惮主宰这个地球吗?我们真的能不负责任控制这个星球吗?

既然我们能改变自然选择、改变世界原来的模样,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们的欲望。或许我们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究竟希望自己从这些‘折腾’中获得什么”。

当7万年前的东非智人迈出自己家园的那一刻起,他们没想过自己能统治整个地球,他们没想过要建立庞大的帝国、创造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发明万众信仰的全球性宗教,他们更没想过让长毛象灭绝、让尼安德特人绝迹、让生态系统遭殃。

他们只是想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自豪着、骄傲着、舒适着,但他们又惶恐着、茫然着、不安着。

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的是,在我们欲望日益膨胀的今天,我们看似可以永葆青春,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但其实我们根本不懂我们创造这一切的目的,只是自顾自地发明着、创新着、奔跑着。

也许智人会灭亡,新的物种、机器会占领这个世界,当他们翻看智人的演化历史时,他们又会作何感想。他们会为智人的骄傲成果而折服还是会为智人的自以为是而唏嘘,他们会为智人最初只想寻求居所的愿望而惊讶还是会为智人不顾一切的自取灭亡而震惊……

也许智人不会灭亡,智人真的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无所不能,他们真的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快乐吗?他们真的会明白自己当初所做一切的初衷吗?他们真的会理解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吗?

一切的一切,让我们静等我们自己书写的未知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