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物品就是重塑自我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毛巾干了之后有很大的味道,但一碰水就什么味道都没了?”有位同学的回复非常有趣:“或许,你该洗洗你的毛巾啦,你这懒胖宅男!”这一对话,看似调侃风趣,实则一语中的、直戳痛点。为什么一条毛巾就可以透露个人的形象?
其实,我们身边的物品就是一面映照自己的镜子,映射出未知的自己以及不愿意承认的自己。就如你的慵懒总会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痕迹。如果反过来思考,想要重新认识自己、重塑自我,能够通过认识物品、取舍物品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断舍离》中所讲的核心即是:通过收拾物品来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技术。同时,通过看得见的世界中的信息,判断藏于表象里面的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的状况。
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它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实施断舍离达到重塑自我的效果,需要先“舍”、再“断”,循环往复,同时在其过程中注意一些原则。
1、在行为上,先学会“舍”,即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其秘诀就在于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人之所以会产生“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必须得扔掉了,可又没有行动”的想法,多半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物品原本是以“我用”才有价值,但是多数人都说“XX可以用”,显然是拿物品当了主人。因此,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自信。学会放弃,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如果开始很难抉择,可以先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从“需要,不需要”标准,逐渐过渡到“舒服,不舒服”标准。同时,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对物品表达出来。
2、做到了“舍”,其实“断”的工作就容易许多了。书中说到,家里堆积的东西越多,“舍”的工作越辛苦。不过如果能超越这种辛苦,就可以顺利进入到“断”的阶段了。因为一旦实现了“舍”,就会出现“这些东西处置起来这么麻烦,我可必须更加慎重了”的心情。同样,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能够使我们逐渐发现对自己来说什么是必要或不必要的东西。如此,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没法拒绝(断),不管是什么都会应承下来、都会接受,别人拜托什么都没法说不”的情况,也会逐渐改观。
3、通过“舍”与“断”地循环往复,打造出舒适的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筛选物品的过程,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的过程。
4、最后我们要尝试断舍离的高级用法,试着使用高于自己形象的物品来提升自己。就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当你将普通玻璃杯换成巴卡莱特(法国著名奢侈品牌)酒杯,刚开始你一定会觉得很别扭,若是有这样的想法,说明这个酒杯已经超越了你的自我形象。但是人很容易根据外界变化做出自我调节适应,当你在日常使用中不再别扭时,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跟着提高了。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会思考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子,如此就可以去使用和自己目标形象相符的物品了。这样,我们不但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还能够通过断舍离提升自己。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一条毛巾就可以透露个人的形象?因为你与身边物品的关系、你对物品的看法足以窥见你潜意识中的自我形象。因此,取舍物品就是重塑自我。在这个物质充裕、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你曾反复违背与自己的约定,逐渐对自己产生不信任;你总是患得患失,总在为将来做筹备与规划,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漩涡;你沉溺于过去,对往事的回忆如数家珍。你想改变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与灵魂沟通的通道早已被冗杂的物质阻碍。你会问,我到底该怎么做呢?或许,你应该先环顾四周,看看你的居所是否早已杂乱不堪。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是该进行一场“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