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子读书会玫瑰园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

毛泽东时代丨决策出兵(5)

2018-05-27  本文已影响1719人  甄玺

第二章  抗美援朝

第五回  决策出兵  林毓蓉三怕拒挂帅  毛泽东点将彭德怀

【导读】1950年,新生的共和国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全国政局尚未安稳,就被迫迎击世界霸主美国发出的挑战。当时,毛泽东对入朝最高指挥员十分慎重。当他希望由林彪挂帅时,林彪说每晚失眠,身体虚弱,怕风怕光怕声音。毛泽东只好说:“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一)决策出兵

1、朝鲜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朝鲜一直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在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自从“三八”线划定以后,南、北朝鲜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金日成始终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而李承晚也主张加强军备,积极北进。

1949年,在苏、美相继撤出驻军后,金日成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他于7月初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并决定调回在中国的朝鲜师。做好准备之后,金日成派私人秘书向苏联使馆通报。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占领南朝鲜。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中国立即收回大连港,并在2-3年内收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地位,斯大林积极支持北朝鲜迅速统一朝鲜半岛。他建议中共“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斯大林提醒金日成,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

然而,新中国建立之初,正值百废待兴。部队正准备开始大规模复员。当时,在东南沿海集中了16个军的兵力,而在比邻朝鲜的整个东北地区,只有几个担任地方警备任务的公安师和一个集体转业、开荒种地的42军。因此,毛泽东此时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在中国北方邻国发生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战争。

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国民党军队撤离舟山群岛,使得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可终日。而美军驻日司令麦克阿瑟把台湾比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不能落入“中共”之手,否则将会“破坏”整个西太平洋的“防共锁链”。

其实,早在1949年3月,新华社即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曾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毛泽东,在1950年前后即进行了军事部署,成立由粟裕担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并制订了具体的“解放台湾”的计划。

5月13日,金日成秘访北京。毛泽东曾设想等中国解放台湾后,朝鲜再进攻南方,那时中国就可以给予朝鲜充分的支援。毛泽东的建议,金日成没有接受。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依照计划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南朝鲜发动了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2、美军越过“三八线”

朝战爆发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韩国向美国求救。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与此同时,命令其驻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进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意在阻止中国大陆解放台湾。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授权组成“联合国军”,由驻日的美军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统领,于7月5日参加了对朝作战。9月15日,美国集中7万人的兵力,300多艘军舰、500多架飞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中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就美国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的挑衅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严正抗议。

3、决策颐年堂

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朝鲜形势急转直下。金日成给苏联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各写一封信,请求动用军事力量,直接支援朝鲜。

斯大林10月1日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时,正在高加索黑海边阿德列尔休养所疗养。此时的苏联,既不能让西方占领整个朝鲜。又不能和美国产生正面冲突。

10月1日中午,金日成的特使带着金日成的求援信到了中南海。当晚,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一周年的焰火还没熄灭,一墙之隔的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正召集书记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长期战争的创伤尚未恢复,财政经济状况还相当困难。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立足未稳。此刻,是保持中立隔岸观火,还是出兵相助?共和国的领袖们被推至紧急决断的艰难境地。

周恩来出言谨慎,他列举了一些数字: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大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2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

与会者几乎都对迅速出兵感到没有太多的把握。议论一直到天明,工作人员从毛泽东身边的茶几上端走了满满一缸烟头。

第二天,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出兵问题。他权衡利弊,认为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是苏联能否帮助解决解放军与美军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毛泽东连夜起草了两封电报,一封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高岗,和当时负责东北边防军的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邓华,要他们命令东北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随时待命;一封给斯大林,明确说明: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这取决于苏联援助装备的情况。

10月3日晚,为欢庆国庆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歌舞晚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并邀民主人士柳亚子等一同观看。柳亚子与毛泽东多年诗词交往,反复唱和。1945年,毛泽东飞赴重庆和谈期间,以《沁园春·雪》词书赠柳亚子。原诗写于1936年,毛泽东率军东渡黄河时,看到整个西北高原冰雪覆盖,不禁豪情满怀写下的。

当天,参加晚会时,毛泽东虽因考虑出兵的决策而连天未眠,但依然谈笑风生。他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柳亚子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并呈给毛泽东: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当场步其韵奉和,写出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抗美援朝的决策之际,毛泽东仍有诗情与柳亚子唱和,加上这首《浣溪沙》又以其婉约和豪放并蓄,很快在全国脍炙人口,柳亚子也遂为亿万军民所知。

4、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抗美援朝,是大兵团现代化战争,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毛泽东对入朝最高指挥员十分慎重。朱德当时已近65岁,贺龙主要负责后勤,罗荣桓、聂荣臻擅长的是政治工作。陈毅的特长也在政治,他虽主动“投笔请缨”却没有被考虑。如此,毛泽东只有从彭德怀、刘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五虎上将”中选择了。

首先,从兵员数量来看,五位将领中,以粟裕、林彪直接指挥的野战军人数最多。1948年,中央军委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其中,“一野”总兵力34.4万人,“二野”28万余人,“三野”最大兵力近65万人,“四野”70余万人。

朝鲜战争爆发时,五大军事主官中,只有粟裕处于临战状态。他被军委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统率近65万大军正在做攻台作战准备。彭德怀率领“一野”转入清剿残匪,屯垦戍边;刘伯承率领“二野”已基本解放西南,中央准备让其出任军事学院院长;林彪率领“四野”解放海南岛后因病在休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也一直因病在休养。因此,只有粟裕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战争状态。

不仅如此,粟裕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的嫡系主力部队,主要是由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歼灭的。粟裕,原名粟志裕,很受毛泽东赏识。所以关于挂帅人选,中央首先考虑粟裕。于是,中央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委。

结果,粟裕托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给毛泽东带来了一封信,谈到自己身体有病且病情很重。毛泽东回信: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指挥。

军委任命的大员不到十天只好走马换将,政治局又考虑派林彪挂帅。林彪原名林育蓉,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可林彪是不赞成出兵的。

10月4日下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发言认为,我国已经打了20多年仗,国内战争创伤亟待医治,元气没有恢复。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不划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如一定要出兵,那就出而不战,看一看形势的发展。

周恩来则说:“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特别是现在朝鲜政府、金日成首相一再请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当毛泽东再次希望由林彪挂帅领兵时,林彪说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毛泽东只好说:“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实际上,林彪身体不好,源自1938年3月平型关战役后阎锡山部哨兵的误伤,到1950年已有10多年了,但这并没有影响林彪运筹帷幄,挥戈万里,荡平东北,横扫京津,直下海南。当时国内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林彪指挥的“四野”刚完成海南作战,硝烟尚未散尽,林彪征衣尚未卸甲。

一连几天,中央多次举行政治局会议,反复讨论出兵和挂帅问题。最后毛泽东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我们不能再议而不决。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是彭老总最合适了。”于是常委们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并把入朝作战的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会后,毛泽东提议,将今天开会的情况以他的名义择要电告斯大林。他又让周恩来:“你明天想办法派一架专机,到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

​10月4日上午,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降落在古城西安。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的两个人,一下飞机就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当他俩急速赶到彭德怀办公室时,身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正在埋头审阅西北三年经济建设的计划,准备不久向中央汇报。

中办警卫处的同志对彭德怀说:“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到北京开会。” 彭德怀稍作迟疑,对来人说:“我总要给西北局和西北军区的领导同志打个招呼吧?”彭德怀马上把西北局秘书长常黎夫找来,交代他:“中央让我立刻坐飞机到北京开会,来不及作交代,大概过几天就回来了。”彭德怀脑子里还在想着西北的3年计划,他还让秘书张养吾带上三年规划方案和图表,与他同行。

到京后,中央警卫处处长李树槐直接送彭德怀去中南海。彭德怀随周恩来进入颐年堂会议厅。毛泽东坐在正面沙发上,见彭德怀进来,首先同他打招呼并走过来握手,另外几个政治局委员也都站起来和他握手。彭德怀有些奇怪,感觉大家握手的分量都很重。这时,毛泽东说:“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军已越过了“三八”线,金日成同志请我们出兵,现在大家正讨论这件事,你刚来,可以先听听。”

因为到得晚,彭德怀只听大家说,没有表态。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毛泽东的委托,来到彭德怀的下榻处,同他交谈了约一个小时,随后两人同车去中南海。因为10月4日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毛泽东不知彭德怀对出兵朝鲜是什么态度,心里没底,所以特派邓小平先了解一下。

毛泽东亲自与彭德怀交换意见。毛泽东说:“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打得好没有可说的。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哟!”

彭德怀直言道:“昨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有睡着。我想,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然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争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们利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着想,也应该出兵。”但彭德怀也有所顾虑:“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如果苏联完全洗手,那战争的结局就不能预料。”

听了彭德怀的话,毛泽东说:“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下午开会的时候,请你好好谈一谈。另外,你看派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道:“我听说中央不是早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是啊,前些天我同恩来、少奇、朱老总几位同志商量过,决定出兵由林彪同志挂帅。林彪原是四野的司令员,对东北地区也熟悉,但林彪同志说他有病。我问了傅连章同志,傅连章同志告诉我,病是有一点,但不大。”

毛泽东说着,便把话头转向彭德怀:“我和恩来、朱老总商量过,觉得这副重担还是你来挑,不知你的身体情况怎样?有什么困难呐?”

彭德怀昂起头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是了解的,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10月5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仍有人主张不出兵或晚出兵。轮到彭德怀发言了,他直言:“我支持毛泽东同志出兵朝鲜的主张,我们跟美国打,打烂了,大不了美国打进中国来,最多也就等于中国晚解放几年就是了!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和台湾,它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毛泽东最后了结论:“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犹豫退缩、担惊受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刻出兵朝鲜。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兵入朝作战。老彭同志,你还有什么意见?”

彭德怀站起来表示:“我还是那句老话,服从中央的决定。”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留下彭德怀、高岗和周恩来吃晚饭。临别毛泽东对彭德怀说:“还有一件私事,“我想让你把岸英带去,他会俄文,又懂点英语。在你身边,将来与苏联方面联络比较方便。这也叫送子从军嘛!”毛岸英后来被彭德怀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做了参谋。

5、秘密赴苏

10月8日,毛泽东下令组建了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当天,彭德怀去了东北。同一天,毛泽东指派周恩来秘密出访苏联。周恩来在当天乘飞机飞赴莫斯科,林彪同机前往。周恩来和林彪面见正在黑海海滨休假的斯大林。

周恩来电告毛泽东,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当周恩来的电报送到毛泽东手中时,已是10月12日下午了。接到电报后,毛泽东紧急电令彭德怀、高岗,指示10月9日命令暂不执行,第十三兵团各部仍原地训练,并要求高岗、彭德怀立即进京。

10月13日中午,彭德怀、高岗奉命进京。政治局对出兵朝鲜再次进行讨论。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掩护,在美军向朝鲜北部地区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都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朝鲜。当天,彭德怀在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央的决定。

17日,毛泽东再度电告彭德怀和高岗,要他们于18日返京,至于出兵时间“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18日,毛泽东主持会议,由刚刚回京的周恩来介绍了同斯大林等会谈情况。毛泽东最终决断:“现在敌人已围攻了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随后,彭德怀奉毛泽东指示,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拟发了给十三兵团和东北军区领导的特急绝密电报,告知中央的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日入朝作战。

从10月1日金日成请求出兵援助,到10月18日把志愿军入朝作战时间最后敲定,毛泽东度过了艰难决策的18天。

在正式出兵前,对出兵的名义问题,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商量,想用“支援军”的名义。为慎重起见,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便登门造访。

黄炎培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名不正这个仗就打不好。所以对这个问题要认真考虑。”

“我们叫‘支援军’,”周总理说,“支援朝鲜人民嘛。”

黄炎培说:“‘支援军’,顾名思义,是派遣去的。谁派出去支援?当然是国家。这样,我们是不是要向美国宣战?”

毛泽东主席一听,点点头说:“对,有道理!”随手拿起一枝铅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了“志愿”,接着说:“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去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不是国与国的对立。”

周总理“对,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军。”

黄炎培也很同意叫志愿军,笑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