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和鸡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更改一个什么昵称呢
01

世界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你定义的世界是什么?

世界是地球如何?

先有鸡后有蛋,那蛋是生机,那鸡是生命,当是生命繁衍生机。

世界是非地球的世界如何?

先有蛋后有鸡,那蛋是生机,那鸡是生命,当是先于无中孕育了生机,再由生机成长为生命。

世界是宇宙如何?

世界的界定若是宇宙,便无所谓生机亦无所谓生命,生机生命不过是对游戏的命名。

02

为何于无中孕育了生机?

你定义的无是什么?

无就是什么都没有!

那你定义的有又是什么?

有就是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能知道的存在。

目前,你界定的有和无是相对而言的。

为什么这么说?

以前,你如何界定空气,在还没有发现各种元素时?

仅以“息”定。

但,一个人的呼吸和空气是一样的吗?

不是一样的,但好像又是一样的!

03

当你没有发现空气之时,空气就是无,呼吸就是有。当你发现空气之时才明白,原来,无中有很多我们此前不知道的有。所以,何为无,何为有?你现在对无和有的界定仅是对你发现和你没发现的区分。

不明白!

昨日,从微观层面,你发现了中子、质子,今日,你又发现了更小的夸克。但是,难道在你发现之前他们就不存在吗?

在我发现之前,他们是存在的。

但你没有发现,你就会定义为无。所以,宇宙所谓的无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有已超过了你的认知范围,所以才是无。因此,有和无并非仅是相对的。有到极致便是无,无到极致便是有。

04

一花一世界,所以,世界是什么?

这要看你能接受怎样的解释。

为什么这么说?

同一个事物,你可以通过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诠释,本也无争议可言,但因为语言的局限性,才有了争论,人习惯把自己困在外界的事情上,比如形。

那就随意一种解释。

若以今日你所坚持的来论,所谓一花一世界,是指这花在很多人看来仅仅是一朵花,但通过显微镜才发现,组成花的有很多微小物质,它们有动的有静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逻辑运行,这就是一个世界。

那地球呢?

同样,地球也是一个世界,地球中有无数比地球小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逻辑运行,共同组成了地球这个世界。

这不一样的,花那么小,人很大的,花没有自主权,人可是有自我的。

人总认为自己大,其他的小,人看花之小就如同宇宙看人之渺。不同的是,宇宙不以自己为大,故于大于小,于有形于无形都无妨。人以自己为大,故争相对抗,彼此为敌,却不知,自己之大,是由无数小成就了自己的大,与人对抗为敌,便是默许无数成就自己之大的小互相间攻讦对抗,但,没有小的有序无形的包容,又如何成就大的整体和有形。

05

那,这跟我们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从个人而言,若一个人经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会如何?

生病。

生病是如何?

细胞突变了。

突变如何?

就是本该在哪个活动区域干什么事儿的不好好干,还非要阻止别人好好干活儿。

所以,细胞与人,人与国家,国家与地球,地球与星系,星系与宇宙,这道理是一样的。

人为什么喜欢跟自己过不去?

不知何为是,不知何为不是,不了解自己的所需,最重要的,是不明白自己的心,总是外求而非内求。

06

什么叫不明白自己的心,总是外求而非内求?

当心中明白任何事的规律和道,就会按照规律办事,也就是按照一定的道走,明白,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道,也就是,没有任何一条道是放之天下皆准的。明白这个,就自然会接受,每一条道所带来了顺畅和阻碍。

那要是一定要求一个放之天下皆准的道呢?

那就是无所谓有道还是无道。

为什么?

眼前有一片空地,大家以这片空地为出发点,去往四面八方,那么,放之天下皆准的办法就是不为这空地设置道。

那要有些人走了不该走的道呢?

该与不该,那也是人定的。无所谓该与不该,只有大家为防止别人来干扰自己的道而达成的那个或叫道德或叫法律的规则。

07

这规则如何区别?

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道德是内求,法律是外求。

但我们现在也经常看见道德变成了他律,比如,很多人喜欢道德绑架,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小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旦道德变成了他律,那就只能说道德已滑坡至最下线,竟需要通过伪装成他律的道德来敦促自律。

那么,那些道德绑架的人到底对还是不对?

并非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认知和践行问题。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存在的本身是对在道德上已突破底线的人的约束和制裁。当有人,把法律当成最高的道德,觉得,只有不违法,就可以胡来,那么,所有人,一味把希望寄托于法律的无限制完善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

为什么?

法律无限制完善的本身也就意味着极端,而法律的极端,就是严苛律法。本来,法律的本身,是为了制约不自律的人,保证每个人正常的在自己的道上走,可是,当法律已“完善”至无微不至,就意味着,你哪怕是不走都有可能犯法。

08

那道德呢?

刚刚有说,道德是自律,自律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约束。当道德变成他律,一部分人先成为道德审判者,就会给他人输入道德并非自律而是他律的认知,于是,当所有人都形成这种认知,大家就不再专注于在自己的道上走,而会先专注于反驳那些通过道德审判自己的人。

道德审判不也挺好的嘛!

如何好?

就是有人不好好走自己的道,大家如果都不说,也不好吧?

首先,“不好好走自己的道”如何定义?谁来定义?如果道的标准是那个骂人最狠,最没有理智的人,谁会信服?再者,如果真的是有人不好好走自己的道,自然还有法律约束。

可法律不完善呀!

一个人,如果完全视法律如无睹,视生命如儿戏,那么,法律再完善对这类人也没用。

09

那要怎么办?

法律,是前人在走自己道的时候,总结出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则,这个规则,是应对那些没有道德自律的人的。

那要是之前法律没有规定的呢?

法律,是辅助人走得更顺畅,不应该是追求完善而应该是追求动态调整,否则,一味追求完善,前人后人走的道太多了,新的旧的混在一起,此前没走的道刚走,发现问题,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执行,这是一个动态而自然的过程。一味要求完善的人,是直接想,在所有人走新的道的时候就先设立法律避免问题,这不会让自己走得更顺畅,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

那么,那些没有犯法但道德失范的人呢,我们就不能说吗,说了就是不道德吗?

首先,不同人的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高的道德标准,如果是对自己,那是品德高尚,如果是对他人,那就是失德,失德的人,高的道德标准只不过是其虚伪的装饰。自律并不是说看见道德失范的人不说,而是要明确说的度。

10

什么度?

看见道德失范的人,有道德的人是自己从言行本身就呈现一个范本。也就是说,道德意味着不主宰干涉他人,那么,有道德的人首先做到这一点。

那不行呀,有些人不说不行的。

图书馆里,保持安静是道德,如果,最初,一个人制造了一些噪音,这个时候,有人平心静气指出图书馆里需要安静,然后不管对方接受与否,自行安静看书,那么纵使这个人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事情,那么看见所有人都安静了,就自然也会安静,这是众人践行道德的力量。

这个我知道,假如,一个人制造了噪音,可能这个人真的在一开始不知道图书馆需要保持安静,如果另一个人带有情绪地指出这个事儿,或者说了好几次,那么,纵使那个制造噪音的人知道自己的确违背了图书馆的规定,但依旧会选择故意制造噪音。这是言语无力的表现?

不仅仅是言语的问题,还有度的问题。

11

为什么又是度?

之所以说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不能把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作为准绳,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在单位时间内了解所有的问题,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在一次行为中违反自律的原因。同时,道德之所以为自律,法律之所以为他律,就是为了互相制衡,既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又是弥补各自的缺点。

道德和法律的优缺点?

道德有弹性是活的感性的,法律是条例的死的理性的。这两者其实也是不同的道,既然是道,就要明确每条道的属性,明确其优缺点。一味混淆不同道的属性,妄图让法律成为集道德法律于一身或让道德成为集法律道德于一身都是在相对中追求绝对。

相对中追求绝对不行吗?

一条道存在的本身就是在排斥其他的道,现在很多人痛苦就是因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这跟人痛苦又有什么关系?

总是从相对中找绝对,可相对的本身就是在隔绝绝对,妄图在一个限制性的相对中找到一个无限制的绝对,那不是钻牛角尖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