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影响人
律师实习期满,即将进入人生新阶段。
有朋友问我,“怎去做律师了?不是说要开茶吧式书房,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起,喝茶聊天,看书画画。说好的读书会呢?说好的各种沙龙呢?还等着做第一批客人呢。”
讲一个故事吧,柴静的故事。
柴静去中央电视台跟陈虻有关。陈虻当时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新闻界名人,白岩松、崔永元的节目制片审片都是他。这次他想给白岩松节目找个搭档。
柴静当时在湖南卫视做一档“新青年”节目,人物采访,小有名气。
一日,她接到陈虻的电话,
“我是陈虻。”然后停顿了一下,可能是希望听到柴静的尖叫。
“谁?”
“我,陈虻……没给你讲过课?”
“你哪个单位的?”
陈虻只好自报家门和意图。
瞧,多有个性又有傲气的人!
俩人约好见面。
陈虻翘起二郎腿,“你做好了家喻户晓的心理准备了吗?”
柴静也不甘示弱,同时翘起了二郎腿,“我已经家喻户晓了。”
“我说的是真正的家喻户晓。你愿意来中央台吗?”
“我为什么要来?!”
陈虻也不生气,邀请她先看看他们内部的晚会。
柴静还是去了。
那是中央台新闻评论部的内部颁奖典礼。
一位获奖者感冒,没来得及写稿,临时在一卷手纸上写了几句获奖感言,“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念完之后用手纸擦了鼻子就下去了。
然后,开始放崔永元制作的搞笑大片:《分家在十月》。讽刺台下在座的各级领导、名人以及自己。
就在此时,台下领导的钱包被人哄抢,把里面所有的钱撒向空中,纷纷飘扬,一张一百元大钞就像《阿甘正传》里的羽毛,到了柴静的手里。
在那一瞬间,一种名叫“自由”和“平等”的东西,越过了制度层面的阻碍,直接砸在她的心头。就在那一瞬间,她决定,“我来这里得了!”
有人问我辞职出来做律师是不是受牛爸影响?牛爸十多年前从检察院辞职出来做律师。
我当时很想很官方地说:“对啊,我很喜欢律师这个职业,好想在律师这个职业上发光发热。”但是我并没有这么说,那并不是我真实想法。事实上我当初辞职,初衷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律师只是我的身份而已。
可是,后来又为何改变初衷?
就像柴静那样,她当时在湖南卫视做节目做得非常好,没有压力也很开心,也小有名气。为什么要到中央电视台?对柴静而言,绝不是这个平台吸引她。
因为人,影响人。
首先当然是牛爸。一日,他当事人送来一面锦旗以表感激。当事人是新婚不久的绍兴小伙,出售珍稀动物被抓,一家人陷入黑暗,尤其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还不知宝贝孙子的事,整日嘀咕着孙子怎不看望他们。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境况。通过牛爸努力,小伙最终被判缓刑,要知道最初量刑建议是十年以上。小伙和家人喜极而泣,千恩万谢。
牛爸叙述这件事时的语气和神情让人真切感知他满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我多久没有了这样的感受!这是职业魅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所在。
还有我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万律师,可谓“拼命女三郎”。有次凌晨四点多从家出发,一个人驾车四五个小时到外地出差,一路“掐、捏、打、吼”与瞌睡虫持续作战,容嬷嬷的招数估计她都使遍了。为的是能当日把事办了,给当事人争取时间和节约成本。
刘桂明老师说,“律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把律师与风光、尊重、高薪等词联系在一起,其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她自己说是喜欢律师这个职业,热爱这份工作,并不觉得辛苦。我想,她的这份喜欢与热爱更多的是源于成就感吧。
还有仁方所,当我第一次走进仁方所,环境是最直观的感受,最重要得是仁方所“打造幸福律所”的愿景,“讲究团队协作”的价值理念,以及接触到的几位律师深深触动了我,砸到了我的死穴。
“哎呦不错哦,这地方好。”
只有同类,才能影响同类。
柴静到中央台后,她和白岩松搭档做“时空连线”,每天十六分钟的时事评论,连线多方专家同时讨论。
第一期节目就惨败,还被陈虻在会上公开批评。年底晚会,同事模仿她的形象和语气,引得大家大笑。
每天节目直播她都拧巴得很,想着身体的角度对不对?三十度、四十五度、六十度;脸上的表情、眼神行不行?还要想着化妆、服饰。每天节目结尾的评论搞更是把柴静折磨透顶,一遍一遍不过关。最后实在过不了,白岩松帮她写好递给她。
曾经多么自信,自傲的人。此时挫败感,焦虑感时时折磨着她。
那段时间她呼吸困难,问医生朋友,朋友让她深呼吸。她上楼深呼吸,下楼深呼吸。她强烈地羡慕着电梯工,松松垮垮地坐在电梯里,机械班地按着电梯,无聊得瞪着电梯。
之后去了“新闻调查”栏目,一路狂奔,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价值。
披条披肩,穿着高跟鞋和裹脚小裙子,两条腿纠结在一起坐着,时不时把垂在眼睛上的头发用手拨一拨,这是文艺范的柴静。
穿男式衬衫,卷着袖子,叉着胳膊。大夏天四十度,还站在比人高的玉米地采访,却是人间味的柴静。
柴静选择做了人间味的自己。
崔永元曾劝过她一次:“你不适合调查,跟在别人后面追,那是疯丫头野小子干的事,你去做个读书节目吧。”他怕她有点逼自己。
柴静深知他的好意,但文静了这么多年,一直泡在自己那点小世界里头,怕冷怕热怕苦怕出门怕应酬,除了眼前,别无所见。
什么才是理想生活状态?
是挣脱钢筋水泥的桎梏,回归更原始的生活方式?是寄托未来,追逐田园牧歌?
生活是细碎日常的组合: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喝什么茶?看什么书?带着什么心情去工作?是这些生活片段的拼接,而不是遥远具象。
为什么要讲柴静的故事?不是说我有柴静那样的才学,也不是说我能达到柴静那样的高度,我只是想说,通过一个人的故事能读到自己的故事,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能看到自己的人生,这里的情感和心路历程是相通的。
柴静是我的标杆,虽然我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她那样的高度,但并不妨碍我努力追逐。既已选择,勇往直前,做好自己,努力成为想象中的自己。
有个漫画,查理布朗得了抑郁症,
露西问:“你是怕猫么?”
“不是。”
“是怕狗么?”
“不是。”
“那你为什么?”
“圣诞节要来了,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
“我知道了,”这姑娘说,“你需要参与进这个世界。”
长天大地,多摔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