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

2017-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曹驰健大饺子

今天收到一个姐姐关于参加读书会的邀请,大概是365块钱可以参加一个读书会,读书会会做带着大家做精读,有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理解,还提取书籍精华便于大家阅读。她知道我平时喜欢读书,希望我参加。可我听完她的介绍,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到这个年纪,喜欢的书籍会分类,让我着迷的是一层一层的解构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与这个作者交谈。然而看了读书会做的事情,就好像找了翻译,让我快速而简单的理解内容,节约了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可是它去掉了书籍中最有意义和最吸引我的部分,与作者的交谈和自己的沉淀。设想一下自己如果写书,大概会字斟句酌的写下能充分表达我想法的文字,一点都不想被另一个人肢解。

So,为什么现在这么流行这样的读书会和思维分享会?

可能这就是恐惧经济学吧。这个时代,可以被替代的东西太多,可以手作的事情又太少,大家对自己都没有太多掌控力,都在依靠着别人在活,看到有其它人在看书,在学习就在焦虑着想读书,想学习。可是又并不爱好,甚至一无所知,那报这样的读书会,轻松的看一些东西,也利用了时间,也好像学到了新的内容。可是,在舒适区的学习和阅读,真的能学到有用的内容吗?

其实仅仅是缓解了对于自我的焦虑感吧。因为互联网和通信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快速便捷的看到周围人的情况。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当自己没有目标和方向没有定力的时候,看到其他好的事物,往往会激起想要的欲望,或者因此而产生为什么他可以而我不可以的想法,所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的焦虑。希望自己得到或者配得上朋友圈的一切美好。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于是放下的哲学开始兴起,各种教人放下的文章流行,宗教信仰开始重新兴起。

这些真的解决问题吗?

难道我们一定要外界平静,要对事放下,要止语,要不说话不表达甚至伪装成为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我以前一直想离开银川,以为远方会有我想要的空间、朋友、文化。有时候会觉得,很多人不懂我,不理解我,我需要一个理解我的人才可以让我克服孤独。甚至对于爱情,会说,需要一个值得我爱,让我产生足够爱意的人出现,我才会把最好的自己带给她。

可是到今日,我依旧没有遇到完全理解我的人,我也没有遇到一个让我一见面就觉得无比投缘爱意满满所有都在节奏上的人。于是,我想了一个方式,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以为这样会更容易遇到心中想要的美好。可也找不到方法,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方法,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一年贴一张标签。于是我成为了一个茶室老板存五六百款茶,一个民航员工差不多十来本优秀证书,爱旅行骑摩托车独行过若干国家,有周游世界的梦想,骑行中等水平,打羽毛球还会去打比赛,游泳一口气两三千米,读七八百本书,写二三十万字的日志,义务组织过五六年的豆瓣狼人活动,和若干网上的交流分享活动,甚至还是一代电子竞技选手得过若干dota比赛的荣誉。当写下这些的时候,我都懵了这些里哪个是我,自己好像是贴了一身的价格标签的模特,甚至用标签把脸都遮住了,天,遇到我的那个人怎么可以穿越这么多标签看到我的标签,而我在这些年却因为这些标签而洋洋自得,以为自己比其他人好很多。

甚至因为30岁的即将到来,在加速给自己贴标签,希望利用短暂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意义”。以为这才是有效率的人生。

这傻不傻?在贴标签的过程中,我的生活被过的支离破碎,我的心写满了骄傲,却空乏到没有灵魂,没有爱,甚至一片荒芜,甚至存在的只有自以为是的骄傲。

嘿,修炼了这么久,修炼成了可以和任何人交流,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可以泡茶的时候静,玩的时候2b青年欢乐多,却无法与自己交谈。

还因此忘记了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正常的顺序发展,我得与一个人有些事情的往来,我们才会成为熟人,成为熟人后会因为对方做的事情而慢慢看到欣赏的地方而成为朋友,成为朋友后因为彼此的志同道合才会成为喜欢的人,之后才会有爱意,有了爱意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才会去行动,在行动才能感受到对方的需求,从而一点一滴的改变自己。最终获得像珍珠串一般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想要去和这个人结婚,最终相伴一生。

而现在的我这么焦躁,总想一步到位,一见面就想确定对方是否合适我,条件是不是够,可是这样不丰满的心怎么能获得想要的美好。

所以这一切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啊。

朋友说,想要改变别人,就看看自己一年可以带几个人开始喝茶。因为茶是一种生活态度,so,努力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