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的成长小事--自己来
早餐给她蒸了个鸡蛋,有点烫,小家伙非要自己来,我只能半蹲着半跪着帮她吹凉。
突然间,她从小凳子上下来,拍拍上面,说:妈妈,坐。“希希真棒,谢谢希希”。这个凳子是我经常坐的,她自己跑去坐进她的小椅上,那是专属于她吃饭的小餐椅,说:希希,坐。
一阵暖心,知道妈妈没有坐,辛苦地蹲着,让位给妈妈,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有时候蹲着在忙点什么,她都会把小凳子推过来说:妈妈,坐。没有谁教她,小家伙便懂得体贴妈妈,爱是天生的。
吃完早餐,准备带她去商场走走。
出门需要给她换一条厚的裤子,还需要穿上拉拉裤。告诉她,我们要去商场玩,需要换上裤子,穿多一件衣服。正准备给她脱裤子,小家伙自己动手了,很小大人地说:自己脱。准备说是蹬掉裤子的,完了之后很自觉地地拿拉拉裤穿起来,之前告诉过她,要把小脚穿过洞洞才行,她也会看准。
两脚穿好后,小嘴巴边说“站起来,拉上去”,边站起来,只能拉前面的,穿裤子也这样,穿上衣也会把小手穿过去,领口需要举起双手套进去,对她来说目前还有点小难度,需要协助一下。帮她的时候还要推脱我的手,一副很老气的样子说“不要”,“自己穿”,好吧,但你还不能完全自己来,还是需要妈妈帮点小忙的。
相信过段时间她能完全学会自己穿衣服。
遇到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我一般会告诉她,自己来,比如她洗完澡不愿意穿衣服,追着她,只能对她说,来,希希,自己穿。这样她就很乐意了。比如她要我扶她爬滑滑梯的小台阶,她完全能自己上去,我也会告诉她,希希自己来,你可以的。
像今天她第一次去凯凯哥哥家玩,爬他的小床,比我们家的床高,大概六七十厘米,没有任何可支撑的地方,她就抓着床单慢慢使劲就自己上去了,她知道这件事,不需要妈妈帮忙,她能自己来,除非她努力了,尽力了,实在不行她会要求我帮忙,我不会强迫非要她去独立完成,我会及时帮她。
又像今天,进商场的时候有好几个台阶,她的平衡力正在发展,不需要任何支撑或辅助独立上下台阶是有点难度的,一般需要牵着一只手,这种情况我一般不勉强要她自己来。而今天她就甩开我的手,要自己来,徒手上下楼梯,而我也平和地看着她,小心翼翼,慢慢移动,晃动着身体。当她自己上去了或者下来了,她自己很高兴地拍拍手,这时候必须赞赏她一下,希希能自己上下楼梯了,棒棒哒。
有时间她独立完成一件小事,我也会赞她,她自己也会拍拍手说“棒棒”,如果我忘记说,她会自己给自己点赞。这个时候的她快乐极了,我会被这份喜悦所感染。
很多时候,我会问她,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愉不愉快?高不高兴?兴不兴奋?欢不欢喜?喜不喜悦?她总会肯定地回答后面两个字,她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想,慢慢地,她会体会到这些美好情绪的存在。
处于行走敏感期的她,喜欢上下楼梯,喜欢不平坦的路,喜欢坑坑洼洼,她要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自己的能力极限,以此建构她的内在。
因此很多事,希希会自己来,目前她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由性,有一定的问题解决力,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她会坚持,会努力,会设法解决,也会适时寻求帮助。
就像孩子天生的任性一样,也有勇敢无畏的天性,只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和发掘,这并不是特别的个人品性,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如果父母过多压制和诱导,可能会导致孩子过于内向,胆小,不合群等,孩子人格的建造和环境有直接关联,即是父母育儿方式、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等。在我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优秀的,你给他输入善良和感恩,他便会充满爱心,温暖而体贴,你给她输入自私和冷漠,他便会无视他人,缺乏同理心。
《像TED一样演讲》,马修.李卡德说到幸福,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长期的智慧、无私、同情心等方面的修炼,以及对精神毒素如仇恨、贪婪和冷漠等的根除。
我茅塞顿开,原来幸福感是依靠自身修行赢得的,与外界因素无关。因此我觉得更需要去引导希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爱心,懂感恩,吃的了亏,正值,能温暖人心的好女子,让她的内心充满能量和幸福。
2018.1.30 希希刚满1岁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