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的经济寒潮,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苦?
最近听好多朋友都提到一个感慨,今年年底的经济、就业形势真是严峻啊。
没错,互联网寒潮来袭,很多曾经站在风口上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员。几年前复旦研究生的毕业证可以同时拿到好几个Offer,国企、外企随便挑,可如今,能顺利找到一份像样儿的工作已经不错了。
有位美国数学硕士毕业的同学,终于在今年如愿挤入四大,但月薪也只刚刚够生活而已。不仅如此,很多大企业开始用额外但不计工时的工作充分挤压上班族的时间,于是没有时间社交、更没有时间谈恋爱。
面对危机,好多人的建议都是:别跳槽、别辞职、别创业。
于是,年轻人们日复一日,像是社会机器上的小螺丝钉一般,上班下班,披星戴月,变成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里的小蝼蚁。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成为低欲望的一代,佛系交友,佛系恋爱?因为工作已经磨去了几乎所有的热情和能量,晚上加班回家,只想一个人静静的打打电动或是刷刷综艺,开心一下。到了周末,更是只想好好睡个觉,躲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放空疗伤,才能让自己在新的工作周里挣扎着起床上班。
苦吗?
我只能说,越长大越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是没那么多快乐的。努力得来的高学历可能真的比不上别人一张好看的脸,坚持正义理想可能也真的没有回报,是非曲直善恶对错,似乎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来对应。恐慌,焦虑,甚至麻木,从早“茫”到晚。
但,那能怎么样呢?只能接受这一切,然后在平凡的生活里寻求一丝半点平和的喜悦。
做运营,做内容,2016、2017年的时候还很容易,宣扬正能量就可以吸引很多人参与,大家都希望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变得更好。可是到了2018年底,互联网曾经大面积贩卖的焦虑,终于让大家产生了抗体,既然全民焦虑,那就这样吧。
正能量鸡汤也好、勤奋打卡也好,也无法激起一丝半点涟漪,甚至产生了反作用。这个社会需要更强的刺激,年轻人们喜欢更即使的快感。乌合之众,娱乐至死,饮鸩止渴。
但这是我们的选择不是吗?我们追求了自由,强调了自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寒潮也代表了洗牌和重塑。
再拿做内容来举个栗子,我也报过很多关于写作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单人收费都不算太高,但聚沙成塔,着实让这些先入场的人大赚了一把。但那些课程真的有用吗?不见得吧,讲讲套路就真的能写出10万+爆文吗?恐怕那些讲师也没真正写出过几篇。我曾经上过一个讲师的课程,她就直接提到过:边讲边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See~他们自己也还在摸索呢,他们月入几万并非靠写作投稿,而是靠叫我们这些人写作。
那现在呢,坦白讲,这些课程销量下滑得厉害,因为越来越多人试过之后发现了真相,不愿意再做被割的韭菜了。连带着,整个网络课程市场,都多少受些影响。
这可能是寒潮的一小部分吧。
但我想终会回暖,而且不会很久。因为真正的实力,是不会被掩盖的。
所以,年轻一代既然选择了来到大的平台上塑造更健全的自我,追逐更独立的自由,必然要经受住现代社会的四季更替。
就算寒潮,也别反应过度,该干嘛干嘛,该充电充电。
就算被裁员砍刀,就算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这真不见得就是自己的问题,而很多时候也未必不是好事情。多一些看待行业发展的机会,也多一点自我充电进步的时间。
但不管怎样,寒潮也好,春天也罢,别放弃自我成长,年轻的时候苦一点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