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阶段
稳定-变化—再稳定:
从大方面来说生命从诞生到成长,经历了家庭、教育、环境等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个体,而在经过工作、结婚、生子这个变化较为频繁的阶段之后又一次步入再稳定的状态。这个大的一个阶段我猜大家也都想到了。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其实在人生中每一个小的环节,小到某一年,某一月,某一个星期,同样会有这样三阶段的存在。
其实,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才是形成稳定生活的必备要素。是哪些书的哪些话给了我这些启发?
第一句出自麦家的《人生海海》,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的稳定首先就来自于自我认识,认清一件事,每个人的基因与家庭都是不同的,选择不看到并不等于不存在。就比如烟瘾,我有一朋友整天抽烟,但是说自己没烟瘾。说他只要想戒随时都能戒,诶你看我这不已经半天不抽了吗?等哪天结婚了,我肯定不抽了。而事实是什么呢?他前后几个女朋友都嫌弃抽烟而不满,他却不以为意,后面的故事不提也罢,总之至今他还是认为只要有必要他随时都能戒。
在别的事情同样也是如此,这里的稳定不只是你外在生活的稳定,更是说你内心状态的稳定,稳定地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明白生活远不如自己想象地完美是人生的第一步。
第二句来自《先发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面对选择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前的那个瞬间把注意力放在了什么地方。
我认为这句话对于第二个阶段“变动”至为重要。这本书其实讲的是沟通方面的问题,但这句话却给了额外的启发。选择障碍症在我们面对一些艰难问题的时候更为凸显,如果只是两袋差不多价格的米,买也就买了,可如果是买房呢?如果是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婚姻规划呢?又或者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刻,该做些什么?
而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则是,会做出什么什么样的选择,取决于做选择前的注意力。大部分时候眼前的问题会让我们手足无措,但如果能够稍微看远一些,有些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失恋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但如果是一件你一直远期观望的事,那也可以那把注意力缩回来一些,放在眼前,看看有没有什么忽略的点。
如果你正处于变动期,那《先发影响力》的这句话送给你。
第三句话是冯友兰的,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这句话出自他的《中国哲学史》,很有趣的是,冯友兰老师用了一个禅宗的例子来引出了这句话。
说是有一位禅师,每当被别人问佛教的“道"该怎么解释的时候,他便竖起大拇指,一句话也不说。然后有个服侍他的小和尚久而久之看多了学会了,也开始这样做。禅师看到后飞快地拿刀砍掉了小和尚的拇指。小和尚哭着跑开了,这时候禅师叫住他并且又竖起了大拇指。就此小和尚终于顿悟。
这说的是什么呢?人生的状态是从稳定到再稳定,两个状态看似没有区别,但其实内心已经经过了一次成长,这和我们说的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强说愁是一个道理。经历过,方才有成长。
最后,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说这样一个常处于变动状态的人生反而是稳定的,在控制论中有一种名为超稳定系统的状态,是一种比稳定状态更加牢固状态,因为它存在一种抗干扰的能力。这种抗干扰的能力怎么来的呢?靠的就是从稳定到变化到再稳定的状态,正因为随时会因为变化会修复自己的系统,所以反而是最稳定的状态。
在自然界是这样,在生物体上是这样,在我们的人生状态中同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