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打坐,修习止观——读《福慧之道》有感(658)
2024-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永远在修行的心灵
![](https://img.haomeiwen.com/i5856067/36c92b006bf6a329.jpg)
《了凡四训》认为:凡是发心为别人,利益他人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
对于修行者而言,仅仅明善恶之理还不够。善恶是心在做,所以真正修行人要修心,并非外在的事相。
其实,大多数人随时随地都在布施,只是没有布施心而已。积功累德的关键在于一念发心:一念觉,你为众生着想,就是圣贤;一念迷,只为自己,就是凡夫。大道就在平常日用间。
修行要在平时,比如对父母尽孝,对师长恭敬,对国家尽忠,忠于事,忠于人,时时刻刻以慈悲心做人做事,这就是大福报。勤积善根,才能功德圆满。
要想深深稳扎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所以,有定力,自然就行善。禅定不是单纯指打坐,而是心里的宁静。真行善的人,心里自然宁静。宁静是禅定根本的基础,宁静程度的深浅就是禅定层次的深浅。
做好事、做好人、行善道,行善程度的深浅是生天的根本。从行善入道,念念为善,才有成就的希望。从身口意开始真正修心行善,痛下决心把自己的脾气、思想、动作、言语等种种不好习性、习惯彻底改正过来。袁了凡先生正是在云谷禅师的指点下明白了立命的道理,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了凡四训》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俗话也有云:“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