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江湖中野蛮生长

2017-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还醒着

我从小便是痴迷于江湖的。在一个个武侠故事中,刀光剑影中的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中的热血挥洒,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血脉偾张。这个叫江湖的地方,成为了我心底最大的憧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自由自在的抒发自我,行止随心的流浪四方,这就是心中的江湖。时间久了,自己也成熟了,幼时在邻居菜园中手舞钢棍渐渐无法重合心中的呼喊。于是,在期年之后,沏一杯茶,重新寻找江湖。

江湖是什么?孟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是两条鱼失恋分手的地方。居士说,唐时马祖和石头是佛宗两大宗师,大家或问道于马,或问道于石。马居江西,石居湖南,往返于佛宗师,是为走江湖。范师说,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成了与庙堂相对的诗和远方。天津人说,大河为江,大湖为海,江湖就是放大版的海河……

我心中的江湖,就是朝堂之外,所有心灵可以野蛮生长的地方。江湖人的恩怨,大抵也有江湖的规矩,不需要闹到青天大老爷那里。有人说,江湖就是古代的黑社会,大家喝酒打架称兄道弟。不禁哑然失笑,转念一想,似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可以用黑社会的帮派斗争加以诠释。这个江湖也就不是这个书生的江湖了,虽愿遥敬篝火中的屠狗之辈,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所以,我并不愿把江湖狭隘的解释为武夫们的江湖,自己也愿意分上一份热血性情。

庙堂金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我心中的江湖。它不是一个地域概念,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描述。旧时卖猪肉卖草鞋的往地上一拜,就是江湖。江湖中没有水火棍,但有着眼睛,没有大清律,但有着人心。一个个小的江湖又汇成了一个大的江湖,这最大的江湖中承载的重量叫民心向背。所以,把江湖放在现在的语境之中,媒体和企业都应该属于江湖。因为他们应该有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判断。江湖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是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庙堂。用本心来回应庙堂中大人的言行,应该是每个江湖人的良心。

当江湖与朝廷合谋,最终失去的就是真诚与生命力。从古至今,朝廷里的大人们似乎总希望江湖能够俯首帖耳,但是所有俯首帖耳的江湖人都脱离了江湖,成为了鹰犬。把所有的江湖屠狗辈变成鹰犬,似乎是每个大人都乐于努力的方向,可惜江湖终究是江湖,民心终究是民心。一两个江湖人的归顺并不代表江湖的归顺,它还是在那里,不近不远。施仁政,江湖自然风平浪静;施暴政,江湖自然风起云涌。这么简单的道理过了几千年还是没几个大人能明白,实在是可悲可叹。

有庙堂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庙堂。江湖永远不会消失,就像庙堂不会消失一样。要把所有的地方变成江湖自然不可能,试图把所有江湖人都装进庙堂自然也是无稽之谈。庙堂的意义就在于良好的制度设计,一个注定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制度必须要平衡与兼顾。江湖的意义在于对这种制度设计做出反馈,自由的发声,独立的思考,帮助庙堂上的大人看到街头巷尾的生活。两者就像阴与阳、夫与妻,需要达成奇妙的平衡。

现在的江湖无疑是凄风苦雨的江湖,敢于发声的人太少,谄媚迎合的人居多。其实细细想来,很多事情都是一种群体表演,所有人不仅知道自己不是出于本心,也知道别人大概也是一样,大家心照不宣的遵循着某种仪式,这种仪式正试图把所有江湖人装进庙堂。以本心而论,现在正需要一些清亮的声音,需要一些不揉沙子的眼睛,需要他们的不是江湖之远,而正是庙堂之高。

我确实寻不到幼年时书中的江湖了,刀来剑往的故事也许注定只能写在书中。我真正挂念的是我心里的江湖,那个除却虚伪可以和人真诚相处的地方,那种敢于直面真相不需要虚伪造作的生活。我没学过武术,更没有进过少林,但在我心中的江湖,我依然是一位侠客。心中的江湖,无关拳脚,但凭真心。如果你也有拳拳的真心和为民请命的侠义,你就是我江湖中的兄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