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文学散文特辑

云贵高原一奇葩【连载·奇葩4】原创 王昌海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昌海

林果技师们一到昭通,地委就把发展“林果脱贫”提升到议事日程。

明确了4大任务:

1:选择实验基地,两个县。

2:培训本地技术人才,每乡镇至少1个。

3:发展新品种苹果,推广新的嫁接技术。

4:先实验,后推广,以点带面,形成产业优势。

最后决议:在昭通、鲁甸有点栽种林果基础的两县试点,把6名技师分为两组,每县一组,骨干青年也分两组,跟踪配合。

乌蒙·蓝天

这一干,就是三年。

11名光棍青年首先靠不住了,年龄一天大起一天,岁数一年大起一年,三年与荒山果树为伴,你说何时脱单?

高原的辐射太厉害,一个个成了黑铁蛋!再干几年成了“印度人”,云南姑娘语不通,山东姑娘看着烦,要想成家难上难!

地委考虑到了这一问题,11名青年集体返乡,回了山东老家。

笔者直到现在还为这11名青年感到遗憾:来云南“11”,回山东还是“11” !双“11”光棍节啊!这节过了整三载,好长啊!

要是每人领一个云南媳妇 “11”变成“22”,成双成对,估计两个2(儿)了,那该多好啊!

可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他们仅仅拿了三年的苦力钱 ,无可奈何回山东,是否成家难说清!

龙云故居·清官亭

6名技师不能走,林果发展初见成效,当地的技术人才还不成熟。工作还要继续!

不能走,咋办?

背井离乡,撇家舍业,家乡的老婆哭,孩子叫,路途遥远信不通,通了也得半个月,啥都黄了!

地委想了想,请示上级,要了指标,给评拿证的技师!

没论文啊!

领导说:把那一片片的果树林,拍下来,当论文,写在大地上了,就算论文了!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即成趟也成行(hang)!枝繁叶茂美如画,硕果累累赛大奖!

其实,就是破格评上了“农艺师”!

论文写在大地上,即成趟又成行

好事连连,国家来了新政策,有职称的“农转非”。

可忙坏了老家的李大妈,刘大婶,门娘娘等人,……【娘娘:云南昭通方言,对结婚女子的尊称。与北方的大娘,大婶,大妈差不多意思。一旦称“娘娘”,不管啥姓,是说和自己父亲一母同胞,是最亲的一种称呼。】

  山东黄土地的六个家属,拖儿带女,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也带着丢失丈夫三年的思念,来到了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昭通褐土之地。

据近年《央视新闻》披露,整个昭通地下,蕴藏着储量很大的煤层,当地称柴煤,着火就燃。 专家说,这是一种新发现的褐煤,含多种稀有元素,技术成熟方能大量开采。

现终止采挖,留着造福子孙后代。

有意思的是,昭通又是“黑鹤之乡”

两“he”相遇,一个天上飞,一个地下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难怪出了龙云和卢汉两个大人物,又是表兄弟!

六家的家属来到昭通,亲人得以团聚,孩子上学的上学,成年的成了果农。

不足5年,仅昭通、鲁甸两县的苹果,初具规模,形成产业,大批农户脱贫。

昭通苹果开始在云贵川,渝湘鄂,两广闽有了名气。

大地论文·硕果累累

昭通,也就有了【云贵高原上的小烟台】的称谓!

【昭通苹果】严严成了昭通人民的最大招牌!

高高矗立市中心的最大地标,【大苹果】就是最好的见证!

昭通·大苹果

果业继续扩展,质量进一步向“高大尚”进展,奇迹还在孕育,且等下篇再现!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奇葩5】

2020年4月10日于昆山脚下一村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