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份证与诛九族的关系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猫飞猫

谁说古代没有身份证啊,身份制度可严格了。

商鞅变法失败后,逃亡到边关,想要投宿的时候,客栈老板问他要身份证明。商鞅拿不出来,店老板就告诉他:“这是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得,打脸了,商君就是商鞅自己本人,最后他只能继续逃亡。

这说明了身份制度早已有之,同时也说明了逃跑并不是那么好逃的。

远古的先民,他们的生活十分自由,但是,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就开始有居所管理的概念了。

身份的前世今生

西周开始有了初步的户籍制度,并且有了专职记录辖区中居民信息的职务:宰。宰所管辖的区域内,若有新生儿出生,其家人必须告知,“宰”会将其出生信息登记造册,一份本地保存,一份上交州府。

战国期间的商鞅执行着严格的身份证明制度,后世用“作法自毙”取笑商鞅,但我们可以从期间看到身份制度的执行情况。

到了汉代,更是升级了身份管理制度。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民,只要离开自己的居住地都要办理一种叫“传”的身份证。不就开个身份证明嘛,这不简单。同志们,没咱们想的那么简便,申请的过程非常之繁琐。

先要去有关部门通报自己有外游的需要,有关部门审查申请者有没有官司缠身,有没有欠税。如果没有,再逐级上报,上级部门会核对 他们所保存的身份证明,确定身份无误后再批一张“传”出来。

有这张纸就行了吗?并没有!你还有明确说明自己的出行线路及计划。“传”会很明确地写明谁要出行、出行的目的和地点、经过的关卡等。

对于伪造、冒证、借用等情况,都会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在脸上刺字,斩掉左脚趾,严重的去当苦役。

到了唐代,外出要申请,就连在唐经商的胡人也需要申请,就象咱们现在的暂住证。三藏法师西行取经,这不还得拿着皇上特批的通关文牒,老老实实地过一个关盖一个章。

明代开始,不光要审批,连申请者的容貌特征都要注明。比如,身高、年龄、有没有胡须、面形面色、疤痕等。住宿的时候,店家需要核对,如果觉得持有人与实际描述不一致,可以不接待,甚至可以举报。

在这样严格的身份管理制度一下,九族们怎么逃?

再来,诛九族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在做出决断前,早就将那一个家族监控起来的。罪责重一点的早就拘役起来了,那些家仆远亲的,家里面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结结实实了,插翅都难飞,逃?谈何容易。

同样的,古代的人员流动小,且交通不便利。一小簇人走在路上,恐怕就被官兵注意上了,往哪走?

更别说那些财产、固定资产了。在短时间内处理好自己的资产,谈何容易。车辆马匹动一下试试,分分钟官兵就来了。

没钱生存都是个问题,能逃哪里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