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心理

行为背后的真相ll《幻想即现实》6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如夏花zhm
少思考,多行动

成功学常劝导人们“少思考,多行动”。有时候快速行动能缓解不确定和未知带来的焦虑,然而太快的用行动来缓解焦虑,却很难解决根本问题。迷路时,快速找到一个方向前进能暂时平静。但发现走错时,焦虑只会更盛。越是在被内心冲突或环境逼迫着要行动时,越要深思熟虑。

易疲劳

辛劳后有疲劳感很正常,但没病且没做什么事或者只做了很少的事就感觉自己被掏空,就需要思考这个状态了,很可能的真相是:吸引他人的照顾。

易疲乏者,能量多是消耗于内在的精神活动上,例如内心希望和他人发展关系,但缺乏以成年人的方式来发展的能力,不自觉的显示自己被动、弱小、孩子气的一面,以建立“疲乏者——照顾者”的关系模式。易疲乏者容易唤起他人的怜惜,也容易激活他人的愤怒。不妨试着判断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有这类情形。

对痛苦成瘾

牙痛时,很多人都会控制不住的用舌头去碰那颗病牙。嘴里起泡也会忍不住去舔,一遍遍感受患处的疼痛,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称之为“对痛苦成瘾”。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挺常见。比如和热恋的男友分手后会痛不欲生,但凡触及到回忆就会很心痛。痛苦,很想摆脱,但有时又会忍不住的想起曾经的事,甚至去曾经去过的地方触景伤情,一遍遍体会那种心痛的感觉。是不是真的像是有瘾?明明痛苦,却也会上瘾。

疼痛是一种记忆,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重复痛苦是另外一种享乐。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对痛苦成瘾”的倾向,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习惯于给自己制造失败和痛苦,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成功与幸福的能力。

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知道很多行为背后真实的目的,知道自己的恐惧和匮乏的部分,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知道是什么在消耗自己,就能让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全,就能建立更多元的相互滋养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