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听课小札

2020-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羊的田

乌市一中王璇老师执教的《阿房宫赋》,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作为一个小小建筑师,一起重建阿房宫!

整堂课设计了四个主问题:1.作为总工程师的你,依据文本,打算安排建造一座怎样的阿房宫呢?2.再看文章,我们能否做到完全复原,为什么?3.杜牧在第三段以“嗟乎”领起,用强烈的对比,发出了他的感叹,一起来读一读。4.一座建筑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建筑本身和其中的生活,还应该具有人文的因素。那么,作为总工程师的你,复原阿房宫的目的何在?

在四个问题的推进中学生明白了阿房宫宫殿宏伟、华丽、宫女多、珍宝多的特点,也掌握了秦灭亡的原因在于骄奢,理解了本文杜牧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设置情境,或者叫任务推动式教学。近几年,我也听过好几堂这种设计的课。最初听到任务推动,是专家评价宋孟花老师执教的《张衡传》,当时,宋老师设置情境是:假如你是导游,带领中外游客参观张衡的故居(陵墓?)怎样介绍张衡?犹记得那堂课宋老师别致的板书、学生精彩的分析与辩论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后来听说宋老师还上了《采薇》这一课,也是设置了情境: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些镜头?(因为无缘听到,只是从同事那里耳闻,深感遗憾。)上个月听了乌市一中马红霞老师的《智取生辰纲》,设置的情境是:作为一个法官,来审理判决案情。这几堂课都让我觉得很新颖。

回到王老师《阿房宫赋》这堂课,除了这个任务推动设计让我钦佩外。我最感动的是王老师整堂课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你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家,更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化传承者!”“这是你的见解还是杜牧的见解?”……我看到王老师总是侧耳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语言不够流畅时,她也从不着急,就静静等待学生。在学生发完言后,也没有啰嗦的复述或发表一长段高深的见解。突然,想起来哪个老师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有些老师提问学生时,学生刚说半句,老师就迫不及待长篇大论下去,为了展示自己,就把学生晾在那里半天,多痛苦啊!”最近,我上课时也在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如果已经发言得很精彩了,教师为何还要在画蛇添足呢?我们在那些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做补充就足够了。我觉得,只有我们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对话者,明白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否则,学生可能会腹诽:“反正不管我说什么,老师都要再来一大段,那还不如直接让老师说呢!”

听每一课,都能有所联想的感觉真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