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鸡汤散文

刻意养生,未必长寿,对影响寿命的几个你可能想不到的解释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39人  行者乐

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按照大小排名如下:

​1.时代。

据统计,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为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为22岁,唐代为27岁,宋代为30岁,清代为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1957年平均寿命提高到57岁,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

如图所示,当历史走到1918年前后,战争疾病开始在美洲肆虐,美国人平均寿命降为不到40岁的最低点。

从中美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时代决定了平均寿命,个体寿命只能在平均寿命上下分布,所谓的长寿也就是比同时代的人多活几岁。

整个地球有其运行规律,如果把地球运行规律比作程序,沿着时间轴表现出的科技水平、医疗条件、文化习俗等等就成为那个大时代的特征,人无法脱离所在的大时代的局限。当地球的程序运行到某个时空点,就会出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人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有机组成。

2.基因。

如果地球的运行规律是时代的程序,那么基因就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程序。个体顺着时间轴的推进。就像程序在运行,随着时间出现不同的形态,输出不同的结果。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着相似的性格、生活习惯、生活经历的人,有些人生病,有些人却很健康,更有甚者,那些生病的可能是平时极为注重保养的人,而那些健康的,反而什么都不在乎,有些甚至生活习惯并不好。

这些现象并非个例,只能用基因解释,后者的程序适合那个时代,寿命分布在大时代平均寿命的上限,而前者的程序不适合那个时代。

3.认知。

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对自身认知的程度,决定了三观的深度,而有什么样的三观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心态,心态是认知的最直接体现,也成为影响寿命的第三位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对外部和自身的认知由浅到深分别表现为无知,了解,熟悉,精通,开悟,对应的要素为信息、知识、经验、条件反射、性格。我们接触信息,然后提炼知识,经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进一步形成比条件反射更为底层的不需要刺激就本来存在的性格,性格可以看作沉淀后固化的条件反射。顺着这条路径一定有方法让人开悟,开悟后改变的是性格,也就有可能触及到最根本的层面。

每个人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都不一样,就算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认知深浅也不同。不同的认知对应相应的状态,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一个对自身和外界都处于无知状态的人,可能寸步难行,一个对自身和外界认知深刻的人,可能会生活得游刃有余。外界因素包括环境、社会等,内部因素包括自身生理、心理结构,以及如何正确养生等。

无所知当然比较初级,而更容易出问题的是在了解阶段,这个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就容易因为盲动而出问题。许多人对于养生一知半解就开始实施,结果节外生枝,出现问题就是这个阶段的特有现象。而那些形成知识,已经相当有经验的人,做事全面而不急躁,会照顾到事物的方方面面,最终会有比较好的结果。进一步,那些形成了适合时代大背景的条件反射的人,已经可以在本能层次适应环境。比如那些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老红军,生活的琐事已经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不好的情绪对寿命的影响已经不存在,他们多长寿。所以心态至关重要,是所有后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开悟这种终极的认知层次,已经认识到所有事物的本质,这时候的心已与万物合一,心量大到整个世界,此时已经可以对寿命无所求而顺其自然了。

加深认知并非多了知识,而是少了愚昧,并非多了能量,而是少了内耗。但是因为认知内在和外在的步伐并非同步,也就出现了许多丰富的层次,相应地出现许多复杂的结果。人的寿命也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

由由于认知的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个不同的因素去影响寿命。由大到小分别是心态、生活方式。

4.环境。

当然,影响寿命的因素还有所处的条件,比如饮食安全、自然灾害等等。

总结起来,影响寿命的因素从大到小分别是:时代、基因、心态、生活方式、环境。其中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无法选择,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基因也难以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只有认知,以及认知带来的心态、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寿命的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