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想法

听心理学家解读《都挺好》,剖析中国家庭典型浆糊逻辑

2019-03-29  本文已影响4人  一谙其优

        昨天晚上八点,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直播公开课解读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剖析中国家庭关系里存在的一些浆糊逻辑。

        我一般不太喜欢看国内的家庭剧,因为总是讲婆婆媳妇妈之间的恩怨纠葛。但这部剧在身边、网络上实在太火,打开手机,逃也逃不开这部剧的很多议论,也是周围同事朋友聊的最多的话题。

        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电子书,对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解。故事的名字叫《都挺好》,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过的不太好,但是正因为剧中的很多事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真实的事例,所以才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一时间,讨论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武老师解读这部剧,我是很感兴趣的,昨晚有事错过了,今天认真地听了回播,现将武老师在直播中的一些观点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于此剧引发的对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思考:

        一、 此剧中的所有人没有个人的幸福,只强调集体的表面和谐。集体的主要代表就是苏大强,代表了苏家,一切只要为了苏大强好,就是为了苏家好。

        二、 剧中从头到尾只强调家庭中家长的重要性,孩子是不重要的。不管剧中的家长(苏大强)何等的不堪,所有人都要迁就他、忍耐他。家庭成员之间有矛盾对对方攻击时也都要借用家长的名义才能展开,比如:对方因为没有照顾好父亲,所以……

        三、 中国式家庭剧常见的人格脸谱化。如明哲:烂好人的代表;明成:败家子的代表;苏大强:巨婴的代表;明玉:内心丰富没有自我的代表。如果我们的社会、家庭重视个性化的自我,一个个成熟的个体、成熟化的个性化自我,头脑就不会简单、偏执。如果只重视集体,忽视个体,就会出现一个个脸谱化的个体。

        四、 家庭中巨婴和圣母常常结对出现。原来的家庭中,明成是巨婴什么都要别人包办,美兰是圣母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赵美兰死后,苏大强成了巨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其他的三个孩子都想当圣母,无条件的满足他的要求,但是明哲有意愿,没能力,明成没能力也没意愿,最后把明玉这个有能力但没意愿的逼成了圣母,帮苏大强乃至整个苏家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都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塑造出明玉这个超级圣母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五、关于中国家庭中孝顺的逻辑。什么才是完美的孝顺,做到这三点即可:1、把对方当婴儿无微不至地照顾;2、把对方当天神一样来崇拜;3、展现给对方一张愚蠢的脸。无条件地满足对方的所有要求,才能被称为孝顺。

        六、很多的家庭剧都如《都挺好》一样,家庭关系象是一锅粥。剧中多数人物表现出的都是个体不成熟,必须附着于集体才能生存。剧中人物大都处理不了二元关系,就是我照顾不了我自己,也无法面对你,我处理不了我和你之间的关系,我只能把事情搅大,让三者给你施加压力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整个关系都粘不清。

        不知道武志红老师对此剧的解读对我们解决现实家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是否帮助?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都能成长为成熟独立的个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