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城

《局外人》7天共读笔记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89人  紫衣飘雪
《局外人》7天共读笔记

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20世纪初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曾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称为“年轻一代的良心”,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就是他文学思想的集中代表。

《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默尔索,他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不一样,他不会为了迎合世俗眼光而去强迫自己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他做事的出发点是自己的需要,当然照样遵守规则,自己想要做,从来不会考虑他人对他的看法。

“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他方式生活?可是,偏偏你就不能以其他方式生活,你还必须要以你现在的方式生活。”于是,这就产生了荒诞感。《局外人》就是这样一种呈现。

01

孤独是一个人的盛宴。主人公默尔索的同路人是谁?他或她能够理解默尔索的所作所为吗?

02

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去养老院和母亲告别,却不愿意看母亲最后一眼,他照样睡觉喝咖啡,他没有眼泪,没有悲痛欲绝,这一点连母亲在养老院的朋友都不如。回去后还正常和女朋友约会欢笑,好像去世的母亲和他无关。

默尔索是不孝顺母亲吗?不是。他尽他所能给母亲送到了养老院,让母亲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他做了他能做的,只是没有表现的像大多数人那样呼天抢地,他的平淡疏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默尔索的离经叛道值得探究。

03

有些分不清默尔索到底是一个感情淡漠的人还是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包括自己的母亲?和玛莉的约会丝毫没有受到母亲去世的影响,却又告诉玛莉并不爱她;对母亲的去世无动于衷没有一丁点悲伤,又在孤单寂寞的邻居身上体会到母亲曾经的处境;明知雷蒙的为人很差还答应替他写信、做假证,不会考虑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默尔索是一个拎不清的人,只是他的拎不清到底是不在乎还是后知后觉,就不得而知了。

04

导致默尔索杀人的动机绝不是为了帮助雷蒙,而是阴差阳错之下,那一瞬间默尔索的内心某些东西被触动了,他才扣动了扳机。为什么一个局外人突然置身事内呢?值得思考。

05

默尔索的遭遇看起来荒诞不经,却赤裸裸地揭露一个现实: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关注旁枝末节,而不是事件本身,或者说只愿意关注他们愿意关注的东西,忽视实际情况,哪怕将他人视为局外人。默尔索则不同,他不论做什么是循着自己的内心,包括面对母亲的离世,帮助一个不是朋友的朋友,枪杀不想干的人,甚至不为自己做任何辩护。正因为如此真实,他才无所畏惧,他能够接受真实带来的一切后果。

06

默尔索因为自己的一系列行为不合乎世俗的标准就被边缘化了,他的特立独行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也使自己成了不被接纳的局外人,但这至少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

但可笑的是在审判他枪杀阿拉伯人过程中,他又被整场诉讼排除在外,没有参与的余地,被迫成为局外人看着法官们带着既定的标准对他的审判,最终认为他带有犯罪感埋葬了母亲,这是默尔索对母亲去世无动于衷的应有结论,也成为他后来杀人的动机。

颇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荒谬意味。而事实上一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旁人没有干涉指责的权利,更无需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默尔索最终接受了死刑,因为不迎合世人而被判处的结果,因此也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平静对待母亲死亡。同时默尔索终于真正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遵从内心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是一种解脱,更是再活一次的开始,比如母亲,比如他自己。

07

加缪说:“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疏离与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默尔索不是大多数,他从各个方面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对母亲,对女友,对邻居,对朋友,最后阴差阳错杀人,一直到最后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一直是游离在世俗标准之外,最终也因他自己的疏离而被世俗审判,招来杀身之罪。但是默尔索却始终都没有后悔,这是他做局外人的代价。

现实生活中,能够坚持初心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被生活所裹挟前行最后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够因为坚持做自己而始终无怨无悔?

这是《局外人》带给我们的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