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是禅?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3996/a5a23c8e47d51172.jpg)
禅,是一种沉默的哲学。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李叔同
古人说:“禅宜默不宜说。”
禅修闭嘴禅是消业的法门,避开业障的禅,它的修行方法,其实修禅除了不净观和白骨观需要极强的视觉冲击恶心自己抛却对肉体上的眷恋,其它修禅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人当然有嘴上不说心理抱怨的时候,这反而要督促我们学会交流的技巧,闭嘴不是不说拒绝沟通了,而是说之前充分尊重“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也就是学会换位思路,人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落或者情绪激动,容易被煽情的言论打动,或被无情的话语刺激,或听了别人无聊的话语被弄得哈欠连天,因为不走心的话,别人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心学的好处就是充分考虑换位思考,然后推送出来的话,走心的沟通解决问题。
佛学是心学,得道者能打坐不起一念,为了避免陷入贪禅的状态,往往会借助诵经明示经典。有一类人性格比较内向,本身就不爱说话,这是不是更能接受闭嘴禅呢,其实不然,这类人可能更敏感,旁人任何一句话,稍微冷言冷语,他就可能耿耿于怀一辈子,无心的话不听,不理会,这需要锻炼自己的社交和信心的。
僧粲大师《信心铭》开章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以“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二句煞尾。
这就是在说,禅是我人真心的全体彻露,正宗门所谓的“露地白牛”、“体露金风”也。《肇论》云:“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此则理为神御,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而不能言也。”
可谓“妙辩而难穷实说”也。
禅乃我人即心自性上的一种现觉妙用,非语言文字所能及。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举念即乖,开口便错。
世上烦恼,皆出自口,适当场合,学会适当的沉默,好过滔滔不绝卖弄口才。但我们涉及工作,销售也好,讲师也好,不是讲得越多越好,适当聪明,停下来听客户讲也很重要。一味滔滔不绝的宣讲,反而容易说得多错的多。
孩子容易学舌,模仿身边的人说话,甚至是“三字经”粗话,特别是大人争吵的时候,不想教坏自己家孩子,一定让孩子懂得什么话不该说,大人不该一味寻清净吼着孩子安静点,伤人的话永远不要说随意出口。特别亲人之间容易恶语相向,为何慢慢越是亲近的人越不容易学会宽容沟通呢,因为不走心啊,因为相熟产生轻蔑,更不容易听劝,更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心念之力,相信相信的力量,如果抱怨的话说多了,会让人看起来很泄气。不理解那些说话做事很难听的人,为什么随口说出别人不悦甚至憎恶的话语。这个世界广阔到,不是你凭自己得阅历就能了如指掌的,这个世界精彩到,每一寸土地和角落都放映着精妙绝伦的故事,这个世界有趣到,有人不愿浪费一分一秒到杂事甚至睡眠上只求多读一些多看一点,这些你都不懂,你凭什么妄加评论。
口欲言而词丧,心欲思而虑亡。
《法华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寂灭相。”
《中论》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此正宗门所谓的第一义不可说不可说也。
别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
我待别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遇事不急着争吵,我们先学会“闭嘴”吧。
学会沉默处世,有话好好说,有话慢慢说,这是一种智慧。
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