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那些事儿 -匹配
我之前一个领导特别喜欢把招聘比作男女谈恋爱,招聘狗对应的角色自然就是媒婆了。这个类比其实蕴含了招聘的本质就是匹配,找到合适的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当时不合适,也维护关系,说不定哪天就合适了呢。
这个词也回答了“招聘是怎么做的?” “你们做招聘的如何选人?”等一系列的问题。下次再有人问,招聘狗大可有底气的说,“不是我选对了人,而是职位选对了人。”
既然是匹配,那双方必然就得把手中的筹码拿出来一 一过招。好比男女谈恋爱(你看,我也爱这么比喻),容貌,财力,家世,社会地位等等,都要摆在桌面上,当然这种匹配是综合性的,并不是一项对不上就分崩离析。我容貌不好,但我财力够,我财力不好,但我有权利,这就拉平了双方的筹码。所以再看到年轻小姑娘为了爱情上了五十岁秃头大叔的玛莎拉蒂,千万不要愤慨,人家双方也是各有所需,完美匹配。
招聘过程,也是如此。属于公司的筹码有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社会认同、个人价值实现等等,属于个人的筹码一般是技术/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特殊技能等等。从招聘专员开始找简历开始,双方就开始过招了。
招聘专员首先要把任职资格模型建立起来,这玩意听着高大上,说白了就如同相亲条件,解决‘我想要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招聘专员先是找出职位的所需的必须选项,再按照权重排定次序,然后再列出优先条件,任职资格模型也就可用了。
招聘专员会按照任职资格模型来找简历或者筛简历。一般来说,专业或者技能的匹配是第一位的(应届生第一是看专业),现在分工越来越细,跨专业的选人风险太大,哪怕都是软件工程师,能在不同开发语言之间来回转换的也是少数的。接着是看企业文化的匹配,狼性文化就不能找小绵羊,稳健文化就不能找思维太天马行空的人,这个得看自家的行业及产品。不过大部分中小型公司,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搞清楚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当然如果你非说老板没有文化,那就看看候选人的三观正不正。最后就是优势选项了,看看候选人有哪些锦上添花的筹码,比如候选人的发展潜力。
建立任职资格模型的方法很多,如果你不想麻烦,大可以画个三角形,底层是必须项,上次是优势项,拿到简历一一对比就可以。如果招聘专员熟悉公司的文化及职位,甚至都不需要画图,和用人部门沟通一下需求,既可以在脑中画出任职资格模型及关键点,所以招聘狗不宜太频繁的跨行业跳槽。
那站在求职者角度,自然需要在简历中尽可能展现自己的筹码。一份成功的简历,一定是尽可能展现你的专业能力以及佐证你专业能力的示例及数据。其次基础信息要写清楚,毕竟国内招聘性别歧视,婚育歧视,学历歧视,学校歧视,地域歧视普遍存在每一个公司,可千万别专业能力匹配,最后因为这些明显的问题被pass掉。最后就是能展现你其他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最有价值的。
求职者应该学会解读公司发在网上的JD,提炼出核心的关键词,然后试着和自己匹配一下,这才是最有效率的求职方式。海投其实效果不好。
当然大千世界,芸芸众人,想要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方,着实不是件易事,媒婆的撮合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招聘专员就应该如同媒婆,以积极的心态善于找出双方的优势筹码,撮合双方。要能熟练做到这样,招聘专员必须熟悉公司的业务及职位,精确把握公司的用人喜好,极强的简历分析能力,再一个就是专业的沟通能力,撮合双方聊一聊。能沟通(面试)就算是阶段性成功了。
当然招聘专员可以撮合,但不能强行撮合,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刚才提到招聘专员如何分析简历,求职者又如何提炼JD的关键词?下一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