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隋民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沉檀落尘
秦
秦朝创立了新的制度-皇帝制度,统一六国及文化,通过长城抵御匈奴南下,阻止了华夏文明的进一步分化瓦解,国家从奴隶制度转换成封建制度。思想先进却死板,为后来的大汉帝国时代做了铺垫。秦始皇虽然残暴不得民心,但是他本质上还是“千古一帝”,为中国的盛强打下来了基础,确立了当上皇帝就要加强皇权的思想,这就为“罢拙百家独尊儒术”做了一个基础。
隋
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有了科举制,使得更多的人能当上高官,让中国思想更加多元化。隋文帝励精图治,创立了盛世,却被隋炀帝杨广一个人败光。隋炀帝急躁,没学休养生息,将几代皇帝完成的事件一个人完成,造成民不聊生。比如:修建大运河、东征高句丽等。说实话,这些可以说是隋炀帝的功绩,任何一个皇帝完成一项都能被称作贤君,大运河至今造福神州。但工作太多,民不聊生,这就为后来的李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民国
中华民国确立了公历和夏历并用制度,将中国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民国没有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证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铺垫。民国更是赶出了法西斯主义者-大日本帝国对华夏大地的侵略,这为中国进入联合国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