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悦欣晴想法心理

我是一个孩子,我需要归属感

2022-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狼星_49af

我是一个孩子,我需要归属感

这是昨夜心理学课堂的一个小游戏——把它叫“游戏”,却可以揭示常常被大家忽视的人心…

游戏有一位妈妈来扮演孩子的角色,她会轮流走到每一位妈妈面前,讲出“我是个孩子,我需要归属感”——这句话,每一位妈妈都会将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回应这个“孩子”…

第一轮,也许是第一位妈妈,便对这个小孩采取了咆哮与指责的策略…

使得“小孩子”第一时间眼里就有了泪光,并且有恍惚的愣神,接着每一位妈妈都是将自己对孩子的不满——发泄在这个“孩子”身上…

比如:“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只有这点成绩、或者你真的是太笨了,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

神奇的是——“小孩子”在最初眼里有泪光闪烁后,很快便沉默了下来,眼里有的,也只是麻木与不削了…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也许是“无效交流”的模式,在每一个亲子家庭里,都发生过。

接着咨询师,提醒妈妈们反思一下,刚刚的态度…

还沉浸在刚才模拟游戏里的妈妈与孩子,才总结起刚刚的表现来…

也许,只有当下妈妈们才觉知到刚刚自己对孩子咆哮的内容,是多么过分,那么没有道理!

那些吼出来的内容,像是自己潜意识里的对白,或者是身体里的那个“小孩”,对于曾经的自己,面对过的恐惧与无助的呻吟!

第二次游戏,“孩子”还是来到每一位妈妈面前诉说“我是一个孩子,我需要归属感…”的话语。

只是有过教训的妈妈们,会更多的共情。开始句,用上了“我们…”。

这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妈妈们也不再大吼大叫了——只是与“孩子”探讨起解决学习成绩不好的方式、方法,同时也用上了抚慰与安抚情绪的语句…

两次游戏,“孩子”的感受却截然不同。第一次,妈妈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骂孩子不争气,辜负了自己的付出——发脾气时候的语言,是不能解决问题,却伤人伤己的!

而采取抚慰与探讨精神的交谈,不仅抚平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也确实找到了变成更好的方式、方法!

许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