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我宁愿相信一个简简单单的释迦牟尼

2018-03-16  本文已影响7人  大汪小喵

        读《世界通史》第二十四章有感。

        当居鲁士想要夺取巴比伦时,当孔子在各国游说时,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出生了,悉达多是他的名,乔达摩是他的姓,释迦是他的氏族名。

        在没有成为牟尼(圣人)之前,乔达摩·悉达多的人生其实从娘胎里就已经开挂,他是王之子,他的生活除了狩猎就是谈恋爱,他没有取舍过面包和爱情,也没有为房价急红过眼,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让他心中生厌,喜欢书中的这一句:他的心灵无法得到满足,他好像听到了种族命运的召唤,他感觉到自己是生存,而不是生活。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从旧石器时代走来,听着默然而遥不可及,但其实也就在历史的长卷上走过了400代人,是的,无论是离我们多么遥远的祖先,还是即将跨过我们多少代的未知的后代,所有的人几乎都会去想什么是生存?什么是生活?

        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猪者见猪的时代,这个话题很难讨论,你觉得的生活有可能只是别人的生存,你觉得的生存也有可能是很多人仰望的生活。

        乔达摩坚信自己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他开始走出自己甜蜜的生活糖衣,他看到了疾病、死亡和贫穷,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当他再一次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他看到了新生儿、宴会、舞女和篝火,这些幸福的场景并没有让他忘记人生所要面临的痛苦,他开始去想:生命的现实到底是什么? 

       乔达摩教导弟子说,痛苦来源于私欲和贪婪,如果一个人无法克服生活中的各种私欲,他的生活就会充满苦恼,结局也是悲惨的。他说私欲需要被征服,私欲绝不能去主宰一个人的生活,他还说人需要把“我”从心中抹去才能获得涅槃。

        关于欲望,叔本华说的很直白。

        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笔者觉得人生固有一团欲望,但欲望不能满足时不一定是痛苦,或者说有的人痛苦有的人不痛苦,相同,欲望满足时也不一定无聊,或者说有的人无聊有的人不无聊。

       在想清生命的现实逃脱不了与欲望相知相缠时,乔达摩不允许教徒信奉迷信,他曾批判当时灵魂转世的说法;他提倡正语、正命、正业、正念、正定;他鼓励人们除去“恶”欲望,成长“好”欲望,原始的佛教不是毁灭欲望,而是替换欲望;他是在鼓励我们天天向上,书中的举例如下:“如喜欢为人服务、情愿保证公道等欲望。”

        后世虽多有佛教轮回转世之说,但笔者更愿意去相信乔达摩之初是不提倡这些的。

        其实写这篇随笔最大的初衷是因为家人,因为家人不断在素食和禁欲的道路上越走越遥远,越走越极端。

        笔者对佛教其实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在这里仅仅是以书论书,当笔者读到本书中乔达摩否认印度人可以通过禁欲、绝食、不眠、自我折磨等极端手段获得权力和知识时,当笔者读到乔达摩因为极端手段寻求真理而晕倒不省人事遂最终否认自我折磨时,笔者的心是痛而震惊的,佛教的初衷确有待研究,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佛教的分支颇为复杂,他们对欲望的理解绝不相同。但一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智慧真的可以通过禁食和禁欲而获得么?

        抛开一切复杂的佛经和戒律,笔者似乎只是看到一个年轻人思考人生着迷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