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2019-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叉脸困觉猪2

文 / 陈红华

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前言:

毕浦中学连续三年成为桐庐县学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这在农村初中,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

毕中人,很自豪。

01 绕不开的响亮名字

在桐庐教育的发展中,毕浦中学,是一个绕不开的响亮名字。

从“美院”初期,到“老毕中”的辉煌,毕浦中学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先成人,后成才,德才兼备”的理念从这里萌芽、生发,走向了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前沿。乡村教育的模板与范式在这里成熟,并不断地加速发展。

毕浦中学,连续三年学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杭州市首批美丽学校,杭州市文明校园,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偏于一隅的乡村学校,从2006年资源整合时的农村薄弱初中,成为浙江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眼中“校园优美、教师专业、质量过硬、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农村优质初中,向社会递交了一张乡村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金名片。

2019年,杭州市农村英语研讨活动、桐庐县后勤管理工作现场会等一个个大型活动在这里承办,“满陇杏语”、“潇湘观鱼”等校园十景的“网红”文化建设,在提高标杆和破解难题之间,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

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02 持续领跑的“模范生”

这是一片绿树环绕、生机盎然的土地,“杉林叠翠”,“憩亭听松”,“美院石林”,“梧桐醒椅”,“文化礼堂”,“八曲拱门”,绿色生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和美交融。

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毕浦中学 | 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回溯过去,这又是一片目光长远、敢于抉择的土地。在资源整合的这些年,毕浦中学始终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尤其是应荣军校长上任后,坚持“人”的教育与发展,秉承强烈的质量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基于校情学情,敢于直面挑战,不断突破瓶颈,向管理要质量求效益,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不断地为学校赢得声誉。

“没有质量,就没有尊严。” 这些年,应校长的这句话,已经印记在教师们的心里,并不断力行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决绝的质量意识与教育的使命担当,影响着师生的不断成长。

谁的教学质量有偏差,或是出问题了,都会主动找应校长谈心谈话,从中获取支持鼓励的力量,找寻摆脱困境的途径与方法。而且不是谈过就过了,半个学期下来,他会追着你的质量看过程。

谁的质量优秀,谁就走上讲台,讲策略,讲方法,立标杆,树榜样,引领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后30%,从七年级入校时的45%——50%,到九年级中考的35%以下,甚至26%;A等生,也可以持续保持在10%以上。过硬、持续高位的教学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每次县级层面的质量分析会,毕浦中学总是频频出现在表扬单上。

尽管近年来,生源有所下降,但每一位毕中教师,心头始终绷紧了质量这根弦。他们深知,教学质量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立足课堂,精心组织小组合作的分层走班教学;构建“尚美”拓展性课程群,助推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坚持推进“归纳提升”与“周周清”,注重评改与错题跟进;基于学情,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反馈与修正提升。做基于问题解决的事情,一直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坚持。

教学质量过硬,A等生持续高位稳定,后30%比例持续降低,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知名度与吸引力不断提升。这几年,周边有不少家长,选择来毕浦中学就读。不少本校教师,也把自己的子女放在学校就读。这些,对于一个地处偏僻的乡镇初中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

如何保持“模范生”的先发优势,前不久,学校集思广益,拟定了新三年发展规划,秉承三个坚持,即坚持生态发展,坚持多元发展,坚持开放办学。

教育质量持续高位运行,校园环境从生态走向文明、文化,教师从敬业走向专业、乐业,管理从规范走向科学、人文,特色从鲜明走向温润、朴厚,致力于为每一个生命的质量负责,给予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把毕浦中学打造成一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初中优质品牌学校。

03 开放发展的“委培生” 。

“教师培养,始终是校长的使命。”应校长这样说,也是这样去做的。理念先行,科研引领,毕浦中学打造了一支专业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并不断向外输送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学校推出“教师成长ABC计划”,以学科技能比武、毕中微论坛为抓手,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取得骄人成绩。

教师获国家、省市县各类荣誉成果共计1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市级39项。课题立项、结题、获奖共33项,其中市级8项,县级25项。论文获奖45篇,市级13篇,县级32篇。优质课获奖9节,省级1节,市级3节,县级5节。市县教坛新秀共计4人,市级1人,县级3人。

培养了一批,出去一批,又继续培养,俨然年轻教师培养的“黄埔军校”。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顺应了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譬如工作仅仅3年的胡小江老师,如今已经是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的获得者,并提拔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

在教学与科研突出的教师队伍里,譬如吴火桂老师,提拔至教学副校长岗位,又调去兄弟学校任职。

学校优秀的英语教师黄琴芬,主动请缨援疆。三千公里之外,她像高原上的那株青稞,用瘦弱的肩膀与女性的坚忍,扛起对口援疆的使命担当。刺骨寒风中的一次次走访,她满怀仁爱之意;课堂教学的每一处细节,她用心用情。她用年轻教师的担当,擦亮了“杭州”这张浙江教育的金名片。

年轻教师在毕中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教师培养平台建设多点开花,持续推进,并卓有成效。 科研成果在县域初中持续领先,也不断地为县城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为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04 师生升级的“温暖家”

师生是衡量学校一切的尺度。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毕浦中学教师“天天坚持,样样落实,用心用情,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渐成常态。

6月16日,中考日,一碗汤的暖心。

11点20分左右,外校的监考老师陆续进食堂吃饭。让他们惊讶的是,毕浦中学的老师们,并没有在排队吃饭,而是在紧张地忙碌着。两个大桶边,分别有几个人在盛汤;有的拿着碗,逐个摆放;有的把筷子搁在碗上,把洗净的苹果放一边;桌子,早被他们擦抹得干净整洁。这些教师,空着的都来帮忙,想着如何为师生服务,哪怕就是这么几分钟,也要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吃好饭,感受到学校的贴心服务与温暖。

天花板上的电扇,丝毫不能抹去他们脸上的汗渍。看得出,他们表情安静而内心温暖。学生有序进场了,一脸的哇,但他们并不那么惊讶。往常,老师们的贴心,何止这些呢。

体育中考日,一块塑料布的感动。

记得体育中考是星期一。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几个体育教师一商量,买了一大捧塑料布,周末跑到学校来,把立定跳远的室外场地,铺了个严实,并用石块压制住边角,以防雨水渗入。考试那天上午,学生看见老师掀开塑料布,用吹风机吹里面湿的部分。旁边的桌子上,还摆放了一些毛巾,一切都明白了,瞬间感动了。

那一天体育考结束后,学生问老师最多的是,“我们学校平均分多少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全力拼出去了,有机会为学校赢得更多。

而每一次出操,每一个年级的队形,每一个动作的整齐度,由不得你不鼓掌称好。就像每一次就餐,在一片安静中,体现出毕中学子的规范意识与文明素养。

九年级的百日誓师大会的质朴话语与毕业典礼上的感恩场面,都历历在目,让人感怀。 “我骄傲,我是毕中学子!”    

一群人,人心齐,以质量为核心,以发展为动力,做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毕浦中学,以生态人文为笔,绘就教育高质量之美,正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

后记:

在这片生态唯美的校园,毕浦中学,守得住生态人文和谐,安得下师生幸福生活,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逐渐成长为人们理想中的美好学校,贡献着乡村教育振兴的“毕中”模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