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窒息而死”,妈妈“死亡直播”,都是人间悲剧。
(1)
微博热搜,一个三个月的婴儿被训练趴睡时死亡。
此培训机构曾经打出广告,经过10天培训,就会收获天使宝宝,宝妈可以毫无压力的带孩子。
曾经的我看到这类广告也两眼放光,非常想报名,主要是价格太贵了,打消了此念头。
我儿子六个月大时,某一天凌晨4点,他在床上嚎啕大哭,我也终于绷不住跟着哭。要想到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都是睡眠极度紊乱的,三个小时一次的喂奶,没日没夜的抱着哄睡,还是要来回渡步的那种。
那时候我知道有一个词“高需求宝宝”,我儿子就是属于这个系列的。
为了能轻松一点带娃,我不断的查询资料,看书,问周边的宝妈,想要在通往“天使宝宝”这个道路上得到一个正解。
她们说,不能抱着睡,会习惯的。
她们说,如果宝宝哭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去哄他,会把他宠坏。
她们说,要学会分辨宝宝的哭声,是累了,困了,饿了,还是拉了。
在“她们说”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中,我越来越迷茫,沮丧,纠结。在我听来,宝宝并不会几种哭发的技能,哭声都是一样的,像一颗定时炸弹。
后来,我还是没有把我的儿子发展成“天使宝宝”。
而是把自己变成溺爱孩子的妈妈。
哭了就抱,不睡觉就一起玩,喝奶无须按时饿了就喝,不和宝宝分床睡觉。我就这样满心愉快的遵循了最原始的方式,还有某部分破罐子破摔的成分,养成坏习惯就坏习惯吧,等以后长大了能沟通了再教。
直到后来,无意中看了《西尔斯亲密育儿》我才更加庆幸还要当初没有执念强化训练宝宝,而是以相对舒适的方式。
(2)
有一个核心问题,婴儿为什么需要“睡眠训练”呢?
会睡觉不是天生的么?就像会呼吸一样。
真的有研究表明一个婴儿睡觉不如其他婴儿好,会长不高,脑子不够聪明么?
还是一个总爱哭闹不好好睡觉的婴儿会给大人造成足够多的麻烦和不自由?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里有这样一段:
自从孩子诞生那一刻起,成年人的心理就被这样的念头控制:小心这个孩子,别让他弄脏你的东西,或者别让他变成一个讨厌的小家伙,留神!提防着他一点!
趴睡训练群里有个妈妈说,等宝宝解锁趴睡,你又能追剧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似曾相识又心酸。
就现在独自带娃的我,每天最纠结的事就是,要不要叫醒已经睡了两个半小时的儿子。
叫醒呢,舍不得此刻的自由。
不叫醒,晚上是万万不会再早睡的。
每个当妈之后的女人最大念想就是,希望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吧。
在某种情况下,我是能理解这个妈妈的,纠结又偏执的不知道那种方式是对的,群里都是资深的睡眠顾问,和同样都是有睡眠问题得到改善的宝妈,怎么可能有错呢?
错的是她的无知,和“疑似宝宝睡着之后”长达一个小时的不管不顾。
当初作为新手妈妈的我,在宝宝安静熟睡之后,都会时不时把手放在他的鼻孔,看看她是否有呼吸,这一操作无数次被我妈吐槽,觉得我蠢。
(2)
仿佛所有的关于“小孩的悲剧”,妈妈这个角色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无意为这个妈妈洗白,也不清楚事情的内幕,和她的家庭构造。
前天,我带儿子下小区走走,那条路很少有车,恰巧那天就来了一辆,一个大叔摇下车窗指责我说,看紧你的孩子。
事实的真相是,真在执拗期的儿子在外面已经疯玩了半个小时,我想让闹脾气的他乖乖回去,于是就先往前走了50米左右,并且会时不时回头看他。
再前段时间,我跟宣哥说,在我出去丢个垃圾的功夫,儿子从床上摔下来了。
宣哥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以后别把他独自放在床上了。
真正一个人带娃的妈妈都能理解,完全杜绝的小孩一个人呆着,实在太难了。
儿子三个月的时候,我因为看了网上的某个专家说,白噪音能使小孩能快速入睡。
于是把儿子放在婴儿车里,推到阳台上,试图让他睡得久一点,让我得到多一丝喘息。
大多数的妈妈都会干类似的事情吧。
如果在这些处理宝宝的事情上有丝毫的不妥当,或是意外,这个被钉在十子架上接受审判的就是我们。
仅仅是因为我们是离宝宝最近的那个人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7072215/b037db1e71e4830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