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红包”的智慧!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d5453aa66e9b

作者:彭星华

时间:2018-05-11

曾几何时,曾经痛患者一起签定这样的协议书,总感觉怪怪的…… 当今社会把“收受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 红包”定为“不正之风”,仔细琢磨,未免有失偏颇。 “红包”始于汉代,是一种祝福的传递。 演变至今,“红包”的寓意已无比深广……

至于收受红包,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第一:“送红包”的患者和家属心态,无所谓以下几方面。

希望医生尽全力医治;

怕医生不尽力;

让医生好好治疗;

让医生的治疗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落个心安;

别人送我也送(风气);

坚决不送,医生治病,职责所在,该的!

表示感激。

写到这里,身为医者,觉得挺悲哀的!因为患者对医者的那份信赖和尊重,相较于古代,少的太多……

第二:医者收“红包”的心态如下。

不送红包,应付了事;

给你治病,收红包,天经地义;

坚决不收红包,万一效果不好,病人反咬一口怎么办?

送不送无所谓,正常治疗。


突然间发现,我们这样思考下去,好似进入一个怪圈,因为探讨一件事情时好时坏本身就是局限,障碍着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真相是面对“红包百态”,我们如何用智慧让双方都获益,不得不佩服汉代明医董奉的做法……

董奉看病不收钱,却建议受益者送红包——载杏树,等杏树成林,再拿杏换粮食,救济百姓!

绝大多数都会认为董奉医德高尚,我却觉得这并非董奉所追求的,而是他看到了宇宙运转的规律,并勤而行之——一个舍弃自我贪欲的人,必回收到宇宙的呵护,最终收获丰盈。

我在一次次拒收患者红包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患者的喜悦和自己内心的被尊重、被认可。直到有一天听到有同道分享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恍然大悟,佛家亦讲: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当我们执着于送不送、收不收红包时,就在医患间建了一堵墙。

有的患者内心恐惧,又不会向医者表达,唯有觉得送红包可以慰藉心灵,那这时医者收下,并给患者以鼓励和支持,患者必“安神定志”,也必会为接下来的治疗夯实基础。

当然,重点在后面: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者的发心决定成就,发心为己,念念是私利,不收红包做的也是表面文章;念念是患者,收红包后想的是如何让此红包发挥更大的效力,医治病患!

到此

共勉!

【后记】

没有人给送红包的医者为下医;

一生未收过红包的医者为中医;

可以玩转红包惠及患者为上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