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连载】摇篮岛上的小拉拉(二)
(二)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生活中如果有裂缝,别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题记
一转眼,小拉拉到了上学的年纪了。
爷爷奶奶送她去爱岛幼儿园上学。
爱岛幼儿园只有袋鼠妈妈一位老师,还有一位瘸了腿的猩猩白爷爷,是孩子们的保育员和安全员。
来爱岛幼儿园上学的,大多都是像拉拉一样的食草动物,像小松鼠果果、小鹿图图、小河马茜茜、小犀牛泥泥、小猩猩灵灵,还有袋鼠妈妈的一对调皮的双胞胎儿子——小袋鼠蹦蹦和跳跳。
爱岛幼儿园最早是由袋鼠妈妈的妈妈开起来的。
本来以前还有像小狮子、小花豹、小狐狸这样的食肉动物来上幼儿园,但有一年一头小花豹突然发起狂来,咬伤了好几只小动物。食草动物的家长们都吓坏了,他们觉得食肉动物本性难移,都不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老园长袋鼠妈妈的妈妈只好请食肉动物们带他们的孩子离开。
到了袋鼠妈妈当园长的时候,她除了教孩子们认识他们生活的摇篮岛以及摇篮岛上四季生长的各种植物以外,还加上了逃生练习,教他们学会利用自己身体的优势躲避肉食动物的追踪和捕食。
拉拉觉得在幼儿园的生活很不错,她交到了很多朋友。
唯一让她泄气的,是那只耷拉的右耳。
本来野兔的“法宝”是灵敏的听觉,但是拉拉的右耳不太给力。
“没关系的,拉拉,右耳不给力,我们就不要靠它,用好你的左耳!”袋鼠妈妈这样鼓励小拉拉。
拉拉只好学着好好利用她的左耳。
每当袋鼠妈妈用她的那台老旧的播放器播放模拟的猛兽吼叫时,拉拉就趴在地上,用力地竖起她的左耳,判断“猛兽”的体型和可能攻来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
拉拉很努力,连袋鼠妈妈都经常夸赞小拉拉做得真不错。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袋鼠妈妈对小朋友们说:“这段时间你们都做得很棒!想不想让爸爸妈妈看见你们棒棒的样子?”
“想!”小朋友一起大喊。
袋鼠妈妈说:“明天是我们幼儿园的‘演习日’,你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请他们明天一定来幼儿园参加我们的主题活动。”
回到家,拉拉跟爷爷说:“爷爷,袋鼠妈妈说明天得让爸爸妈妈去幼儿园,您能不能让爸爸妈妈回来陪我去?”
爷爷好像没有听见拉拉的话,只顾着大口大口地嚼一根没洗的胡萝卜。
拉拉又说了一遍,爷爷还是坐着没动样,只是把胡萝卜嚼得更响,嘴上的胡子动得很厉害。
奶奶端着一大碗胡萝卜面条过来,拍拍拉拉的头说:吃饭了,宝贝儿!
奶奶的眼睛又是红红的。
拉拉懂事地坐下来,慢吞吞地拨拉着面条吃。
奶奶不吃饭,一下一下地抚摸着拉拉耷拉的右耳。
那个晚上,爷爷奶奶一直好沉默,爷爷甚至连惯常的睡前故事都没有给她讲。
拉拉觉得心里有个地方憋乎乎、沉甸甸的,很难受。
直到睡觉的时候,拉拉终于忍不住对奶奶说:“奶奶,明天幼儿园......”
“知道了,”奶奶打断她,“睡觉吧!”
拉拉闷闷不乐地躺下来。
过了好久,她听见有人叫她,一回头,居然是好久不见的妈妈!
妈妈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像盛开的玫瑰花瓣。她坐在拉拉的床边,伸手去捏拉拉的小鼻子:“小懒虫,快起床啦,忘了今天是‘演习日’啦?”
“妈妈!”拉拉一骨碌坐起来,高兴地说:“您真的回来了?那爸爸呢?”
爸爸也走了过来,说:“我在这儿!小拉拉的‘演习日’,爸爸怎么能缺席呢?”
说着,爸爸龇着牙,伸出手,扮起了大灰狼的样子。
拉拉“咯咯”地笑着,一下子就蹦下了床。
妈妈也笑着说:“来,拉拉,快换衣服,今天我们俩要穿母女装哦!”
拉拉换上妈妈给她准备的衣服,果然和妈妈的一样漂亮。
爸爸、妈妈一左一右地牵着她的手,拉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骄傲和自豪,她开心地又蹦又跳,一会儿蹿到前面表演倒立,一会儿跳到爸爸的背上,搂着爸爸的脖子让他驮着自己转圈圈。
突然,岛上起了雾。
爸爸说:“起雾了,我们要拉紧手,小心走散了!”
拉拉感觉到爸爸握紧了她的左手,妈妈握紧了她的右手。
雾越来越浓,伸手不见五指,拉拉看不见爸爸,也看不见妈妈。
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拉拉松开了手,她赶紧爬起来,雾散了,却看不见爸爸妈妈了。
“爸爸!妈妈!”拉拉着急地大喊,周围空荡荡的,就剩下拉拉一个人……
“拉拉,醒醒!醒醒!”奶奶摇晃着拉拉。
拉拉醒了,原来是个梦。
她松了一口气。
家里还是只有爷爷奶奶和拉拉。吃完饭,爷爷、奶奶一起送拉拉去了幼儿园。
幼儿园的主题“演习日”,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集体“逃生”演习,爸爸们根据袋鼠妈妈播放的叫声扮演相应的“猛兽”,妈妈们则负责保护着孩子们一起“逃生”。
袋鼠妈妈给每个家庭打分,判断的标准是爸爸反应够不够快、扮演得像不像,妈妈带着宝宝“脱离险境”的速度快不快。
拉拉的爷爷奶奶到底年纪大了,不是爷爷演错了,就是奶奶动作慢了,虽然作为野兔,他们是天生的跑步能手,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敌过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
拉拉一家是最后一名。
光是最后一名也没什么,只是别的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拉拉看着心里酸酸的。
她默默地走开了,两只耳朵都耷拉着,一点精神都没有。
“为什么我跟别人都不一样呢?”拉拉难过地想。
(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