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个博,我快要疯掉了!”
文/垚烨
“读个博,我快要疯掉了!”
我正在带娃,电话铃声响了,显示的是广东的电话,虽然没有显示名字,我大概知道是谁了。
我接了电话,果然是她。
“我想要出去找工作,我不想呆在学校搞研究了,这个博,我读得快要疯了!”
这是她开口扔给我的第一句话。
她是我以前研究生导师的博士研究生。我跟他并没有同时在导师的手下读过书,认识她是因为有一次她来杭州参加学术会议,我们一起吃过饭,见过一次面。
也不知道为什么,后面她就经常给我打电话,聊一些问题。
有时候她会跟我交流学术上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她就是像今天一样,多是来找我抱怨的。
她抱怨的主题大概有这么几个:
为什么导师不能给自己指导?
为什么导师总是让自己做一些跟学术没关的事情?
为什么导致自己都不做研究?她凭什么来指导自己呢?
为什么团队里面的人都跟自己保持距离呢?
为什么自己要去香港交流导师不同意呢?
等等
之前她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对导师不敬的话,后面因为导师没有同意她去香港交流,她竟然把导师的微信都给删除了。她也喜欢屏蔽同门的微信,甚至有一次,我指出了她身上的不足,她竟然说要一年不跟我讲话,还把我的微信屏蔽掉了。
她这个博士的确读得很累,用一个“众叛亲离”来形容也不为过。
她与导师互不理睬,她与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关系也很疏远。她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做学术,又抱怨没有人给她指导,她想逃离这个圈子,去香港那边的大学交流,不料导师却不同意。于是今天她又想出去工作,想通过另外一种方式逃离这个圈子。
我问她,你出去工作能保证博士毕业吗?
她跟我说,学校要求发两篇核心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了,但学院的要求更高一些,现在已经发了一篇核心了,再发一篇就能达到学校的要求了。她似乎有一种侥幸心理,她问我,像她这情况如果达不到学院的要求,学院是不是会网开一面呢?
我觉得她想得太简单了,你能不能毕业,不是简简单单看你是否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你跟导师的关系搞得这么恶劣,导师可以找任何一个理由不让你毕业。
即使你逃离了这个圈子,进入了社会,那是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相对单纯的学术圈子里面,你都把一盘好棋下得稀巴烂,试想一下,你在社会上的关系会又能处理得怎么样呢?会比现在更好吗?
他又开始跟我解释,她跟老师的关系,跟同门的关系之所以这么差,大多是他们的问题,她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妥协。
但是请反过来想一下,一个人跟周围人的关系都不好,难道是周围的人全部都有问题吗?有谁会相信呢?最大可能的问题一定是自己。
我也是同一个导师带过来,为什么导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而在她的心目中却是那么可恶呢?导师不能给你提供具体的学术指导,但她给你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导师让你做一点学术之外的活,那也是很正常的,我们都是这么做过来的,怎么偏偏你却接受不了呢?你跟导师一言不合,就要删除导师的微信,就算是一个陌生的人,这也会令对方不爽的,何况是自己的导师呢?
最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做了这些所有的行为之后,你并没有因为这些行为而感到快乐,你反而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你伤害了别人,同时造成了自伤,你让一个本应该愉快单纯的博士研究生涯,成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的记忆。
这难道还是别人的错吗?你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不要总是把问题诉诸于他人,在一连串恶劣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首先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与其逃离,不如改变自己。放下那些所谓的原则,因为你所坚持的那些东西,只是你自己认为是对的。如果他们真的是对的,为什么他们会让你的关系变得如此不堪?为什么他们会让你这个博士读得如此痛苦?
今天的最后,你发微信给我说:“我肯定有问题,但肯定不全都是我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缺点吧。”
我知道我又跟你白讲了。因为这句话就暴露了你所有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缺点,我承认。但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首先应该看到自己的问题,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而不是首先说别人有问题,然后承认自己也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读博是你自己选择的,导师是你自己选择的,今天的局面也是自己造成的,你痛苦也好,悲伤也罢,没有人能够帮你,除了你自己。
自己不改变,上帝都很难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