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星球》之后无流浪

其实在网上出现大量喝彩声之前,我就很想去看看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科幻片了,不冲着其它,就冲着刘慈欣的作品,我也要去看看。 大刘的科幻系列小说,我基本全都拜读过了,他的小说,虽然是科幻作品,但其中充斥着很多人文的东西。当我们每天在鸡毛蒜皮中较真的时候,可以看看他的这些科幻作品,那里面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人类个体的东西,在宇宙面前真的不算什么,能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渺小。
之前《三体》闹得沸沸扬扬,号称要出个大电影,没想到,默默无闻的《流浪地球》后来居上,而且还闹“大”了。其实电影相比小说剧情上增加了很多东西,小说其实并不长,也没有那么多燃情的槽点,但这个IP真的很大胆,这个把地球推出太阳系的设定真的震撼到我了。
我先把我理解的大背景列一下:太阳在一两百年后就要崩了,地球为了躲过这波灾难,全球各国联合起来,设计一万座地球发动机,一部分用来停止自转,一部分用来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而人类全部搬到地下,躲避流浪过程中的严寒。还有一些科学工作者,上到一个大型的人造空间站,作为流浪中的前哨站。
电影中主线是围绕吴京扮演的科学家刘培强为了人类大义,上了空间站,和儿子刘启分别17年,在要返回地球的那一天,地球遭遇流浪旅程第一次大危机,在路过木星的时候,本来想利用木星作为飞出太阳系的一个跳板,结果由于计算偏差,将要被木星捕获。这时候,全球开始自救,而刘启和地球上一帮救援队员,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最终点燃木星氢气,拯救了地球。而过程中,刘启的外公韩子昂牺牲(原来是吴孟达扮演的,原谅我一开始竟没有认出来),还有同行的不少队员也为了人类壮烈牺牲。而最后,吴京也为了最后的成功,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完成作为一根火柴的任务。
其实作为电影,用一些桥段去感动人,这是必需的,特别是这种灾难片。但在这种宇宙级别的灾难面前,在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生存面前,这些小我还是有些Low了。在启动这个计划后,全球people(敏感)缩减了一半,这过程中实际有更多的无奈和感动,可惜电影没有表现出来。还有进入地下城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去的,是随机的,只有一些特定的人才能进去,那么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多种多样,如果能体现出来,也是绝对能震撼到人的,可惜也没写到。
电影的特效,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并无违和感。其实令我感动到的是一些特定的特效场景,如被冰封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最终主角们也是通过它脱困;还有地球推进过程中,万座发动机所产生的气流,仿佛就像一个巨大的彗星,不过这样推进下去,地球的大气层不会耗光吗?另外还有抬头就望到木星的沧桑感,下一刻就仿若会掉入木星的怀抱;还有是数不清的工程车在地球表面运动,看上去就想忙碌的蚂蚁在为蚁群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能是篇幅有限吧,或者是成本问题,没有看到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等冰封的场景。
全剧中和我们英雄刘一起奋战太空站的是俄罗斯宇航员,最后还牺牲了,而且和吴京通话的世界领导人好像也是俄语。终于不是美国人拯救地球了。不过,确定不是政治因素?
最后全世界各国拯救队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帮助主角拯救地球的场景,还是挺感动人的。看来只有在地球危机的时候,世界人民才能真正团结起来。而现实中,各国永远是在勾心斗角。
万幸的是,终于没有在本片中出现男女狗血剧。不过,也许是那时候,已经不需要男欢女爱去传宗接代了?好像剧情中就有说,太空站中有存有多少万还是亿的人类受精卵。当地球流浪失败的话,太空站就要存有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不过,最后都随吴京做了点火的火种了。
第一个巨大的挑战就在我们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度过了,后面的挑战不知道还有多少,2500年,100代人,作者也没有写续集,估计也很难写。不过,如果有续集的话,电影还会怎么拍呢?到了目的后,人类又将如何操作呢?1000年之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会不会就变成传奇般的存在?在流浪的过程中,会不会直接遭遇外星文明,或者被三体人民灭了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流浪地球》必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年少时代,我们渴望去远方流浪,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盼着“团圆”,“热闹”的温情元素……于是,在某一个时日,我们还是一往无前地回归到了最初的地方,我们的家园,以及每一个梦开始的地方。因为,流浪的星球,并不喜欢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