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幸福和接纳
最近康康办了一个线上读书群,邀请我加入,她说看我文章,心情经常不好,她也不知如何劝我,参加读书分享会对我有好处,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6月6日读书会开始第一次分享,我那天上晚班,没办法参与分享,只做了旁听。前天是读书会第二次进行线上共读分享,我正好有空,就参与分享了,不过我因为准备不充分,只做了自我介绍和共读环节,后面的分享没有参与。
我们共读的书是《心,才是幸福的关键》,我一听这书名就感觉很好,我们经常说心平气和,心静自然凉,可见我们的幸福跟心是分不开的。
昨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竹林外老师的书评《全部的你——科学与神学殊途同归》,读了深受触动,她在文中写道:我们大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习惯,就是给自己“找事”。比如我们工作特别累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好好休息一下,想象着休息时的惬意与自由。可是等真正可以休息的时候,又会开始焦虑,这个月没有完成的订单怎么办?大脑会不断地给自己找事情,好像没有一些事情去担忧,生活便会充满危机。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让试验者每周日晚把下一周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3周后打开箱子。结果超过90%的烦恼都没发生。
不得不说,大脑产生的过多的想法真的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就比如说我今年感觉上班很累,还有儿子上高三了,我想在家陪伴他,可当我有这个念头时,大脑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不能休息,躺在家里是很无聊的,没有钱花,如果孩子明年考上大学,你拿什么给他交学费?上班才是正道。我的心告诉我,没事儿,休息一年没什么影响,而且你也没有闲着,你可以读书写作啊。我一直在这两种声音中徘徊,一会儿很焦虑,一会儿很平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的生活是真的不幸福吗?我看未必。不幸福是大脑释放给我们的焦虑信号,心才是幸福的关键。一个内心平静的人才是幸福的。而且幸福不幸福要看拿什么来衡量,我们感到不幸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拿自己没有的跟别人拥有的做比较,这样一比,你怎么能感知到幸福呢?
我有一位同学是老师,我羡慕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老天是公平的,同学也有她的痛苦,公婆没有收入,孩子一出生就患有疾病,这么多年他们夫妻俩人要管公公婆婆,还要带着孩子到处问医求药,孩子的病一直没有好转。
有工作在我眼里是她的幸福,可我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习也还好,我虽然工作不如意,可我是自由的,想上班了就上班,不想上了可以休息,在她眼里这就是我的幸福。这样一想我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有人羡慕开着豪车的人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可坐在豪车中的人也在羡慕你,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而他永远是一个人。
我那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美国人、日本人和我们国家的人对待富人的区别,美国人谈到某某富豪,没有羡慕和嫉妒,他们说那是他的运气好,假如我有他那样的机会,做的不会比他差。日本人会跟富人交朋友,跟他学习,然后瞅准机会超越他。只有中国人仇富,想干掉富人,这就是我们不幸福的根源,不能正确看待某些事情,如果我们也有豁达的心态,那么何愁不成功呢?
再谈接纳,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差,过的没有别人好,工作不如意,老公不思进取,儿子不听话。可反过来一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为这个烦恼,就为那个忧虑,总之就是烦恼不断,可这就是平凡人的日子。工作不好,也在天天上班,老板没有因为你不优秀而辞退你,这说明你还是有价值的。老公不好,他没有沉沦,也一直在努力奋斗,只是结果不尽人意。儿子不听话可反过来一想这说明他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一味听从父母的话,长大后就会变成妈宝男,永远没有主见,如果想通了这一切我们便会接纳自己,接纳老公,接纳孩子,内心便会宁静。
前天我回家跟儿子说今年暑假就在家里玩,哪儿也不去了,儿子瞬间暴躁,跟我吵了起来,说他很期待暑假去北京之旅,他的热情被我一下子浇灭了。我很生气,怪他不懂事,我狠狠的训斥儿子一顿,他很不开心,可我转眼一想,最近我在看书,怎么能如此暴躁呢?然后又跟儿子讲道理,最后母子又和好了。
看,这就是读书的好处,让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再焦虑,不再暴躁,不再烦恼,因为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