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如何用三行代码找到 “最终推荐人
递归:如何用三行代码找到 “最终推荐人”?
推荐注册返佣金的功能。用户 A 推荐用户 B 来注册,用户 B 又推荐了用户 C 来注册。我们可以说,用户 C 的 “最终推荐人” 为用户 A,用户 B 的 “最终推荐人” 也为用户 A,而用户 A 没有 “最终推荐人”。
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数据库来记录这种推荐关系。在数据库表中,我们可以记录两行数据,其中 actor_id
表示用户 id,referrer_id
表示推荐人 id。
基于这个背景,提出问题:给定一个用户ID,如何查找这个用户的 “最终推荐人”?
一、如何理解 递归 ?
递归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算法(或编程技巧)。
那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递归来解决呢?只要满足下面三个问题,就可以使用递归来解决。
递归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 一个问题的解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问题的解
- 这个问题与分解之后的子问题,除了数据规模不同,求解思路完全一样
- 存在递归终止条件
二、如何编写递归代码?
写递归代码最关键的是 写出递推公式,找到终止条件
。
如何编写递推公式?
举个两个例子:
假设你与女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电影放映中你女朋友忽然问你:咱们做的是第几排啊,在不看票的情况下,电影院又比较黑看不清,你如何知道你是第几排呢?
分析一下,你只需要问前面的人是第几排,在他的数字上加一就可以了,那前面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排啊,所以他问他前面的人,这样一排排往前问,最后再一排排把数字传回来即可。
这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递归求解问题的分解过程,去的过程叫 递
,回来的过程叫 归
。基本上所有的递归问题都可以用 递推公式
来表示。上述例子对应的 递推公式
:
//因为n=1时,也就是第一排的人是一定直到自己在第一排的
//所以 f(1)=1
//f(n) 表示你想知道自己在哪一排
//f(n-1) 表示前面一排所在的排数
f(n) = f(n-1) + 1
根据上述递推公式可以写出递归代码:
int f(int n){
if(n==1) return 1;
return f(n-1) + 1;
}
假设这里有 n 个台阶,每次你可以跨 1 个台阶或者 2 个台阶,请问走这 n 个台阶有多少
种走法?如果有 7 个台阶,你可以2,2,2,1这样上去,也可以1,2,1,1,2这样子上
去,走法有很多,那么如何用编程求得总共有多少种走法呢?
分析一下,根据第一步的走法,可以把所有走法分位两类,第一类是第一步走了 1 个台阶,另一类是第一步走了 2 个台阶。所以 n 个台阶的走法就等于 先走 1 阶后
n - 1 个台阶的走法
加上 先走 2 阶后
n - 2 个台阶的走法
,所以对应的 递推公式
:
//递推公式
f(n) = f(n-1) + f(n-2)
//下面是边界情况
//还剩一个台阶有 1 种情况
f(1) = 1;
//还剩两个台阶有 2 种情况,1、1或者 2
f(2) = 2;
根据上述递推公式可以写出递归代码:
int f(int n){
if(n==1) return 1;
if(n==2) return 2;
return f(n-1) + f(n-2);
}
总结:
写递归代码的关键就是找到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的规律,并且基于此写出递推公式, 然后再推敲终止条件,最后将递推公式和终止条件翻译成代码
三、需要注意的思维误区
上面有两个例子,一个电影院示例一个台阶示例。
对于电影院这种,一个问题分解成一个子问题,我们大脑一思考就出来了,但是对于第二个,台阶示例这种,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的情况,那我们的人脑一般情况下要想把多个情况的 递
和 归
的过程一步步想清楚,那就有点难了。
计算机擅长做重复的事情,所以递归正和它的胃口。而我们人脑更喜欢平铺直叙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看到递归时,总想把递归平铺展开,脑子里就会循环,一层一层往下调,然后在一层层返回,试图搞清楚计算机每一步怎么执行的,这样就很容易被绕进去。
那么对于递归代码,既然这种想清楚整个递和归的过程的做法是一个思维误区,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
image
编写递归代码的关键是,只要遇到递归,我们就把它抽象成一个递推公式,不用想一层层的调用关系,不要试图用人脑去分解递归的每个步骤。
四、递归代码要警惕堆栈溢出
在学习栈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函数调用会使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每调用一个函数,都会将临时变量封装为栈帧压入内存栈,等函数执行完成返回后,才出栈。那么当调用层次很深的时候,一直压入栈,就会有堆栈溢出的风险。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堆栈溢出呢?
我们可以在代码中限制递归调用的最大深度(就是多少层)来解决这个问题。递归调用超过一定深度(比如1000)之后,我们就不继续往下再递归了,直接返回报错。
//电影院例子新版
//全局变量
int depth = 0;
int f(int n){
++depth;
if(depth > 1000) throw new XXXException();
if(n == 1) return 1;
return f(n - 1) + 1;
}
如果最大深度比较小,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否则这种方法不是很实用,因为最大允许的递归深度跟当前线程剩余的栈空间大小有关,事先无法计算,如果实时计算,代码过于复杂,就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如果最大深度比较大,那么就要自己模拟一个栈,使用非递归代码实现。
五、递归代码要警惕重复计算
使用递归时,还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刚刚的第二个台阶的示例,如果把整个过程分解一下:
image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结构(比如散列表)来保存已经求解过的 f(k)。当递归调用到 f(k) 时,先看下是否已经求解过了,如果是,则直接从散列表中取值返回,不需要重复计算,这样就能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了。
public int f(int n) {
if (n == 1) return 1;
if (n == 2) return 2;
// hasSolvedList 可以理解成一个 Map,key 是 n,value 是 f(n)
if (hasSolvedList.containsKey(n)) {
return hasSovledList.get(n);
}
int ret = f(n-1) + f(n-2);
hasSovledList.put(n, ret);
return ret;
}
image
六、怎么将递归代码改为非递归代码?
递归有利有弊:
- 利:表达力强,写起来非常简洁
- 弊:空间复杂度高,有堆栈溢出风险,存在重复计算,过多的函数调用会耗时较多等。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用递归的方式来实现。
将电影院的例子根据:f(n)=f(n-1)+1
改写递归代码:
int f(int n){
int result = 1;
for(int i = 2;i <= n;i++){
result = result +1;
}
return result;
}
同样,第二个例子也可以改为非递归的实现方式:
int f(int n) {
if (n == 1) return 1;
if (n == 2) return 2;
int ret = 0;
int pre = 2;
int prepre = 1;
for (int i = 3; i <= n; ++i) {
ret = pre + prepre;
prepre = pre;
pre = ret;
}
return ret;
}
七、解答开篇
如何找到 最终推荐人
?
long findRootReferrerId(long actorId) {
Long referrerId = select referrer_id from [table] where actor_id = actorId;
if (referrerId == null) return actorId;
return findRootReferrerId(referrerId);
}
虽然非常简洁,三行代码就搞定了,但是在实际项目中,上述代码并不能工作,这里有两个问题:
- 如果递归很深,可能会有堆栈溢出的问题。
- 如果数据库里存在脏数据,我们还要处理无限递归问题。(A的推荐人是B,B的推荐人是C,C的推荐人是A)
- 可以使用限制递归深度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还有个更高级的处理方式,就是自动检测 A-B-C-A这种环的存在,如何检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