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简宝玉日更活动文章收录专题婚姻育儿

优秀的父母多了,“不听话”的孩子就少了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38人  树沐晴风

我的两个宝贝大树哥哥和小树妹妹出生五个月啦。两个小人儿平时还挺乖,见人就笑,发起脾气来也是不好惹的主儿。大树不顺心了闭着眼睛使劲嚎,身子打挺,气的攥着小拳头直抖;小树妹妹一哭起来梨花带雨地特别委屈,边哭边喊,拿到什么玩具使劲咬、撕,玩得不痛快了就哭喊,也是个小暴脾气。

每次宝贝们哭闹时,身为妈妈的我会耐着性子温柔安抚。但树爸有时会故作生气地拍着孩子的小屁股说:“不听话,打屁股。”

“不听话,打屁股”这句话似乎是中国教育几千年来的精髓。人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以及“不打不成才”。孩子不听话?打呗!

是否有人认真想过,孩子怎么样才算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允许的事情绝不越雷池一步?抱歉,这是机器,机器都有出差错的时候,更何况人呢。

有人会说,我能说出来孩子不听话的种种——故意毁坏东西;去商场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撒泼打滚;在家里各种折腾,怎么说都不听;哭起来没完没了,任你怎么哄都没用;不按时写作业,跟他吼半天也不听……孩子的不听话似乎可以写成一本淘气辞海。

那么仅就上面几个典型的不听话情景,进行逐一的分析。看看孩子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故意毁坏物品

破坏东西,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天性。儿童看到事物因为自己发生了变化感到很新奇,他们看到的可能不是东西被毁坏了,而是一种状态的改变。小孩子的眼中没有金钱的概念。如果因为孩子摔坏了一件贵重的装饰品或是折断了妈妈昂贵的口红而要打骂孩子,那为何不先自责一下,贵重物品为何不保管好呢?明知道孩子们都是破坏大王,而不提前把易损物品束之高阁,况且一些易碎品还有潜在危险,那么该打的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呢?要了解孩子不同阶段不同特质,推荐看《关键期关键帮助》。

不给买东西就哭闹

孩子在商场因为不给买东西而哭闹打滚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有人说小孩子就是恶魔,殊不知这小魔头是家长一步步练就的。第一次,想要不给买哼哼唧唧,于是得逞了,第二次哭,第三次跳脚,第四次就是撒泼打滚了。要知道,孩子天生是最好的外交家,他最会拿捏自己的言行。家长应当提前表明态度,去了商场不允许要东西,或是只拿一件,态度要认真,并告知,如果撒泼耍赖,那下次不带你去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渐渐的孩子就知道了不随便要这要那。在此强烈推荐我正在读的《正面管教》系列书籍,处理和孩子冲突,非常有效。

把家折腾得天翻地覆

小孩子天生爱动,把家里折腾的乱七八糟,整日操劳家务的妈妈会烦不胜烦。可孩子的有趣不也体现在他们的活泼好动上吗?《断舍离》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归纳整理术,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有条不紊的把家整理的干净整洁?如果大人没做到,为何要对孩子做高要求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设置游戏区,读书区等空间,再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整理方法。小孩子是最喜欢帮大人做事情,让他们有参与感,再从父母的赞赏里得到荣誉感,他们会爱上整理。小孩子爱折腾就随他去,之后他会让一切基本复原,父母轻松,孩子高兴。

哭闹起来哄不了

如果孩子身体好,精神状态好是很少无缘无故地哭的。小孩子哭泣时,大人往往会说“哭什么呀,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的委屈不会得到缓解,只会越哭越痛,直到家长暴怒,再把孩子打一顿,孩子哭的累了困了带着委屈睡去。殊不知,这样的情景多少都会给孩子心里造成一定的伤害。在孩子莫名哭泣时,先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如果身体无恙,只是困了或是情绪不好,要耐心的温柔安抚,在孩子受了委屈时,要认同他的心里感受,一步步问下去,让他自己说清问题所在,甚至给出以后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案。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呵护他们敏感的心。

不按时写作用

对于学龄儿童,最让人头疼的可能是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为人父母要端正态度,不要逼迫孩子必须考多少分,多少名。只要孩子在努力着,就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知识性学习能力这件事真是人各有异,过于强求难免适得其反。对孩子的学习,让他首先明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无关,并为他建立起一定的学习习惯。比如放学先写作业,遇到难题主动请教,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分析了这几个典型情形,是不是觉得如果感到孩子不听话,家长应当先从自身找原因。是否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是否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足够的爱与安全感?亦或是之前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这种“不听话”现象的发生?还是自己的坏心情放大了孩子的淘气……遇到问题,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育儿的路才能越走越舒心。

当然,我们并非提倡要溺爱孩子,越是溺爱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反而越多。也并不是说孩子就真的一下都不能打。有研究证明,适度的体罚,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打击能力。但希望每一次体罚,都能让孩子有所改善。

孩子有着自己的脾气秉性,顺应孩子的天性,无条件的爱,以同理心和孩子沟通。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好在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去学习如何做好父母。没有人来考核父母做的是否合格,但亲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孩子未来的成长成就是最好的成绩单。但这场考核不能重来,所以请珍惜对子女教育的权利。优秀的父母多了,“不听话”的孩子就少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