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影有感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哒哒生活家

北京时间2月25日,全球瞩目的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揭晓。高人气影片《绿皮书》收获三项奥斯卡大奖。在国内超5万人打分的情况下,豆瓣评分依然高达8.9,成为近十年来评分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观影有感

《绿皮书》

这部电影在3月1号在国内上映,我在上映后的第二天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感觉真的不错。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绿皮书》的片名灵感来自于一本专门为黑人设定的旅行指南。在1962年,美国南部城市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很严重,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高潮,黑人邮政员编写了一本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能够让黑人入住和就餐。

电影中,本是种族歧视者的托尼,原来在一个夜店做安保。在夜店倒闭之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去给一个黑人音乐家做保镖。而唐是一个表面上在上层白人圈子里颇受欢迎的黑人钢琴家,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种族歧视严重的时期,他仍是一个被很多白人歧视的黑人。面对自己的安全问题,他不得不雇佣托尼成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

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又一起共渡难关。唐依照“绿皮书”上的旅行指南进入城市中允许黑人吃饭睡觉的地方。而托尼也渐渐明白了作为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行程临近结束,两人之间的偏见也随之慢慢解开......

在故事情节上看,这并不是一个富有新意的剧本,近几年来,奥斯卡奖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关注越发明显,在看过剧情简介之后,或许大多数人对于故事走向和结局已经有了正确的猜测。但编剧尼克·瓦莱隆加、布莱恩·海耶斯·库瑞和彼得·法雷里依然能让你在明知道故事结局的情况下,仍然对电影抱有期待,并且沉溺其中。这就是《绿皮书》的过人之处。

相比于同样讲述种族歧视的《月光男孩》和《逃出绝命镇》,《绿皮书》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表现问题,编剧回避了种族之间的直接冲突,反而是用一些反转的方式体现了歧视本身。而这,才是“歧视”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每一个黑人都像《逃出绝命镇》里的主角一样面临着生死阴谋,也并非每一个“月光男孩”都会因成长环境而感到迷茫。

更多的黑人是像唐一样,尽管接受过精英教育、举止优雅、行为礼貌,但依然难以避免别人潜意识里存在的歧视侮辱、莫名的殴打甚至是光明正大的双标。对于当时的黑人而言,歧视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些“施暴”的白人,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与“歧视”有关。这才是最真实、最深入的歧视。

《绿皮车》难得的做到了这种真实,编剧通过那些细节、对话和对比,让观众切身的感受到这个获得极高音乐成就的黑人却依然在面对着居住、用餐、甚至是使用卫生间时的歧视。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白人司机尝试着分享手中的“全家桶”,而黑人回答说:“我这辈子从没吃过炸鸡”。

正是这些细节和对话,让电影变得越发接近生活本身,而托尼和唐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争执、矛盾到妥协、理解,再到最后的敞开心扉。宏大的主题通过个体得以呈现,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打动人心。几百年来的种族歧视问题,到头来抵不过托尼和唐之间的拥抱撼动人心。

事实上,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并不少见,这其中当然不乏人尽皆知的名作。而《绿皮车》的成功并不在于它把故事讲的多么跌宕起伏,而是它展现出了电影里另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小人物视角的细腻、真实和克制。没有过于激烈的打斗和出乎预料的反转,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却仍然能令人动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