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出三个意思,《人世间》里的曲秀贞,才是真的通透之人
我始终觉得,《人世间》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电视剧。
明面上,是以周秉昆的视角,周家的脉络,讲述那一代人50年的故事,暗地里,周家的三兄妹却分别代表了三个阶层,三类人。
周秉昆是小老百姓,周蓉是知识分子,周秉义,则是官绅阶层。
他们仨,距离我们最近的,自然是周秉昆。
只是,当小老百姓跟官绅阶层搅和在一起,其中的戏剧冲突、故事逻辑以及人物塑造的合理性就十分重要了。
周秉昆,显然是跟曲秀贞、马守常这俩人玩在一起的。
他们数十年交往的开端,是在餐桌上。
曲秀贞邀请周秉昆、曹德宝、吕川到家里吃饭,就这一顿饭,却暗藏着曲秀贞的三个用意,也是从这一顿饭中,我们看到了曲秀贞这人的处事通透之处。
01、为报恩
周秉昆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从不缺贵人。
曲秀贞,便是对他影响最深的贵人。
在那漫长的时光里,周秉昆有无数次,都是在曲秀贞的开导下走过来的。
周秉昆年纪小,憨厚老实,被强制去看涂志强行刑后,始终神思不属,工作屡屡出错,跟同事之间龃龉越来越多,一怒之下辞了职。
又在大众浴池前等乔春燕的时候,遇到了受伤的开国少将马守常。
在冰天雪地里,周秉昆愣是把自己的外套脱了裹住马守常的脚,给他保暖,然后费劲巴拉地将他送到了医院救治。
马守常是感激他的。
若非周秉昆的细致,只怕他的伤情会被耽误不少。
可一是民,一是官,这恩情,如何还才能既不落人口实,又能让周秉昆心安理得地接受?
是许以财帛?
还是许以职位?
又或者,有第三种方案?
巧的是,周秉昆在蔡晓光的安排下,进入了松花酱油厂工作的同时,曲秀贞也被暂时调到了酱油厂。
按照蔡晓光原定的安排,周秉昆进入味精车间,也就势必得挤走一个人才能替换进去,对谁都不公平。
于是,曲秀贞提出改善出渣车间的工作环境,同时,坚持将周秉昆分配到最脏最苦最累的出渣车间。
她这么做,是为工厂考虑,是考验周秉昆的秉性,同时,也是为她的下一步计划铺垫。
很显然,周秉昆是符合曲秀贞的预期的,是值得她放下姿态去结交去感谢的,所以,这才有了她下一步计划的开展:周秉昆几个人吃饭。
结交周秉昆几个人,是她计划里的第二个环节。
不知追剧的网友们有没有注意到马守常在面对曹德宝的质疑“不是说秉昆把你们家老头救了吗”后,回了一句话。
“今天请你们来,是为了感谢小周,这是事实,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感谢小周,我请小周一个人不就完了吗?干什么非要把你们俩请来啊……”
是啊,感谢周秉昆,请他一个人不就完了吗?
为什么还要拉上出渣车间的其他同事呢?
显然,他们夫妻有自己的小心思,而这个小心思,跟常进步有关。
02、为“托孤”
常进步是特殊的。
身份上、身体上,都是特殊的。
他的叔叔曾经是马守常的警卫员,复员后,又干的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在那十年运动中,被率先打倒了。
于是,作为一个亲属背景特殊的聋哑人,常进步的工作分配成了最大的问题。
“到他侄子常进步分配工作这会儿,哪儿哪儿都不要,有的单位嫌他耳聋,有的单位因为他叔叔是走Z派……打消了厂里头头脑脑的顾虑,收下了他。”
所以,在周秉昆之前,常进步的工作分配是已经确定了的,就在酱油厂的出渣车间。
最苦最累的工作,这已经是她尽力而为的结果。
可不论常进步在哪儿,他的处境都不会好过。
社会关系不对,自身又聋哑,走哪儿,他都只会是被排挤的存在。
曹德宝话里话外对常进步的嫌弃也佐证了这一点。
所谓救人救到底,按照曲秀贞的处事风格,帮助常进步入厂,只是第一步,让他在厂里安稳下来,才是她的最终目的。
可一个聋哑孩子,要在一个新的群体中安稳下来,谈何容易?
势必得有人带着,有人护着。
巧了,刚救下马守常的周秉昆也进厂了。
曲秀贞坚持将周秉昆放到出渣车间的原因,真的是她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有了常进步,难免让人多想一些,她这么做,是不是也有意想让周秉昆帮忙看着常进步的意思?
可光周秉昆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这才有了请客人选从感谢周秉昆,变成感谢周秉昆、曹德宝和吕川三个人。
这招先礼后兵,在饭局结束后,其实他们也说出来了:“你们给我听好了,我把常进步交给你们了,你们帮我好好地关照他。。”
曲秀贞夫妻看人眼光不错,也愿意信任周秉昆几个人,将常进步交给他们,这是明明白白的“托孤”。
有了前面的那顿饭,再有曲秀贞对常进步身世处境的一番卖惨,周秉昆这几个人哪里还会嫌弃、排挤常进步?
不过,曲秀贞对常进步的关照可不只是帮他进厂,帮他融入到车间群体中,她还有后手,当然,这后手也不只是为了他一个人。
还为了全体出渣车间的工人。
那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确立了一项新的厂规制度。
03、为安抚
“凡新进厂的男性年轻工人,一律先到出渣班锻炼三个月,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到哪个车间。这是由我提出来的,已经确定为厂里的一项制度了,谁都不能例外,常进步也不能,遵守制度,是原则问题。”
这是在饭局后,曲秀贞送他们出门时率先说出来的一项新厂规。
这短短的两句话,隐藏的信息量却不小。
其一便是,这项新规定只是刚确定了,还没有公布。
一项新厂规而已,曲秀贞作为领导人,为何提前单独跟他们仨提起,而不是按下不提,等待厂里公布?
自然是因为,这项规定的首先获利者会是他们几个。
准确地来说,是周秉昆和常进步。
其二,曲秀贞特地在这种时候提及新规,最后的话头,又挑起“常进步也不能”的话题,很显然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他们几个人显然是听懂了曲秀贞话里的意思,即便不知道常进步的情况,但显然都明白了常进步入厂是有猫腻的。
所以,周秉昆才会说:“区别对待也是原则问题,咱不能教条主义吧。”
而曹德宝也才会借着酒劲儿愤然表示:“我觉得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得有人性,把常进步那样的小鸡崽分到出渣车间,缺德。”
不可否认,曲秀贞提出的新规和改善出渣车间的工作环境等事,的确造福出渣车间的员工,让他们有往好的车间走的机会,也确保了出渣车间的工人身体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有了常进步,很难不让人怀疑她做这件事的初衷,也许也是想让常进步有走出这个车间的机会。
又或者,正是因为常进步,启发了曲秀贞去改善车间环境,修改厂规这些事。
不论初衷是否纯粹,曲秀贞做这事,于酱油厂都是有利的。
而她提前跟周秉昆几个人挑明新规,显然有安抚和示好的意思,不然,她没有私底下公布并解释的必要。
如果说,她做了这么多,是为了常进步,也为了厂子,那便合乎情理许多了。
结语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
“我对你们三个好,不是因为你们有多可爱,而是因为你们干的活儿全厂最累,而你们又干的确实不错。”
有时候,话说的漂亮,不代表就是全部事实。
曲秀贞请周秉昆一个人可以是为了感谢他对马守常的救助,但请了一群人,还巴巴地解释自己提出来的新规定,要说她没点私心,就不太合理了。
很显然,常进步就是她的私心。
不过,能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公私两件事杂糅在一起圆满解决还不落人话柄,曲秀贞才是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