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柬埔寨的泪
前言:
虽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虽然在战争的蹂躏下变得千苍百孔,
但微笑依然展现在眼前。
虽然被金光闪闪的斜阳映射出光彩,
但阳光底下却藏着阴影。
这是一次穿梭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旅行,既有漫步在喧闹的大街上,也有行走在乡村的水道中,更有沉浸在古迹的怀抱里。在这里,高棉的微笑无处不在,但微笑的背后却隐藏着泪水。
第一章:漫步城中路
虽然出发前已获知当地的出入境官员会向旅客公开索取小费(中国护照更甚),但是否行贿全凭自愿。不过为我办理入境的女士并没有向我收取小费,倒是随后的同伴碰上了,虽然索取的金额不大,不过见惯大场面的她依旧礼貌地拒绝对方的要求。但避得了初一避不了十五,出境时被大叔拦住了,难道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没办法,果断拒绝他。
暹粒的机场比想象中的要好,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
这里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为了吸引旅客,柬埔寨实行开放天空政策,也就是说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能获得签证。但碍于法治意识的淡薄,边境管理的松散,导致走私泛滥成灾。加上战事连绵,政局不稳,因此有些黑道人物和国际通缉犯会选择这里的深山野林作为藏身之处或从事黑市交易。曾直接参与震惊中外“江南案”的陈启礼身前就躲在这里。
出了机场,一股热浪迎面而袭!在这里,无论大街小巷你都会看到一种三轮摩托车,当地人叫tuktuk (因为开起来的声音是突突突的,所以也叫突突车)。由于常年受战争的影响,这里几乎没有工业,发展经济主要靠农业和旅游业。因此在暹粒,许多男人为了养家活口都会加入tuktuk大军接送旅客,但竞争又非常激烈。在old market,许多tuktuk司机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等待客人,如果运气不佳可能一个客人也没有。而车费大约1美元/公里,本地人是不会坐的,因为没(tai)必(she)要(chi)。
本地人的出行工具主要以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主,没有公交,也没有红绿灯,开车全凭自觉,生活节奏比较慢。
摩托小哥和刚放学的MM在暹粒的街头你会看到有很多雷克萨斯SUV,我十分好奇,于是问地陪,原来它们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车,只要1.2万~1.5万美元就能交易,但在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当地能开得起它们的应该都是土豪或高端司机了吧?(后面会讲到)不过汽油倒不怎么便宜,大概1美元1公升左右。
Old market是每位旅客必到地方,这里聚集着各类特色店铺,其周围还保留着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是外国游客活动的核心地带,与其相邻的酒吧街、咖啡馆和富有情调的餐馆也是游客觅食寻欢的最佳去处。
老市场全是做外国人生意,本地人是不会来消费的,因为商品价格比较高,但外国人来这里买东西一定要砍价,不然会被宰得一地鸡毛。
以工艺品来说,暹粒出产很多刺绣和油画类商品,但质量也一般。油画可能会受老外青睐,国人就不怎么感冒。
在old market旁边的pub street一到晚上就聚集着大量外国人,有驻唱在门外即兴rap,气氛不错。
点几杯饮品坐下来聊聊天,感受一下古迹外的暹粒夜市。
可能地处热带地区,这里水果很鲜甜,特别是椰青,性价比不错。菜式更是有多种选择:柬式、越式、法式、中式。胆大的还可以试试油炸昆虫,总之总有一款适合你。
越南春卷美元是这里的硬货币,1刀兑4000瑞尔左右,RMB不怎么吃香,当地人更愿意收美元,是一个喜欢美元多于喜欢自家货币的国家。
柬埔寨最早期称之为真腊,隶属扶南国,地处中南半岛,深受印度教影响。在公元前扶南国王曾与东吴孙权互派小弟相互访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曾派航海家朱应出使扶南,归国后撰写《扶南异物志》叙述当地的见闻。而当地的历史也曾记载在树叶上,可惜时光荏苒,繁华落尽,历史早已化为尘土无法追寻。
(欲知真腊与吴哥的故事,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章:梦回吴哥
暹粒的傍晚没有一丝凉风,闷热的天气使人的燥热无处躲藏;
火辣的斜阳散发出光和热,如同炙热的火舌无情地点燃万物;
远端高耸的塔尖犹如灯芯,在光影的照射下逐渐散发出光芒。
巴肯山霎那间,
无尽的天穹在塔尖上燃烧殆尽,
疲惫的古迹在夕阳下昏昏入睡。
巴肯寺这时候,
无论风华正茂的后生,
还是年逾半百的老朽;
都会不约而同地抬头,
眺望夕阳西下的远方;
共同期盼黄昏的绚丽。
在夕阳的照耀下,人们走在神殿前的青石板路上,会有一种朝圣的味道。
让我们回到前文书接上一回:
随着高棉民族的崛起,他们的头领(刹利氏)逐渐从扶南国王手下的一名马仔蜕变成称霸一方的扛把子,地盘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带,取名真腊。随后,真腊帮主为了讨好扶南国王,便把女儿嫁给国王的儿子王二代(巴法瓦尔曼)。等老丈人撒手去见马克思后(哟!不对!搞错了!)
不好意思~应该去见下面这位才对
叔叔不约,我们不约驸马爷继承了老帮主的职位,并把帮会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公元7世纪,扶南国王驾崩,时任真腊帮主王二代夜观星象,发现自己与王位不仅星座相配还八字吻合,于是振臂一呼,率领一群歪瓜裂枣从湄公河南下,一路穿州过省,晓行夜宿,跟扶南国法定继承人争王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颗争“冠”的心找到太子后,双方立马拉开阵势,剑拔弩张。可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经过一轮火拼,由于实力不济,面对这群如狼似虎,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主,太子被揍得脸肿鼻青,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无奈之下只能对其俯首称臣。然而,帮主一心想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太子眼看CEO位置不保,于是便秉承东家不打打西家的精神,独自漂洋过海去了爪哇(印尼)创业,经艰苦奋斗,终开宗立派,创山帝王朝。
公元8世纪初,由于帮派分裂,真腊一度陷入混乱。后经海归帮主阇(du)耶(ye)跋(ba)摩二世(相当拗口~)再次统一真腊,并且在公元889元由第N任帮主耶苏跋摩一世定都吴哥。
从公元889年到公元1431年期间,历史见证了吴哥王朝从兴盛走向式微的整个过程。在历代帮主的共同营造下,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群拔地而起。自此,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开始向世人展现她迷人的一面。
吴哥窟,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纵观真腊发展史,堪称一条抛物线。自阇耶跋摩七世人格魅力放光芒,把国家发展得空前繁荣后,后续的继承者未能继往开来,导致国力迅速下降。加上持续不断地对外征战和寺院的大量修建,天灾又不合时宜地跑来凑热闹(14世纪是一个多事之秋,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欧洲则开始文艺复兴和蔓延黑死病),国家的收入日渐缩减,但庞大的开支却依旧高挺,于是资金流日渐紧张。而面对囊中羞涩,实力下降、怨声四起等内忧外患的不利因素,作为一国之君的最高决策者依旧吹响进攻的集结号,拉着队伍与其他帮派打排位赛,结果可想而知,只能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最后被围城推塔7个月。对于这种过度膨胀、劳民伤财和毫无节制的行为,翻译成中文就是:
终于在1431年,一直不见兔子不撤狗,不到换季不出手的暹罗(泰国)攻陷吴哥城,曾作为东南亚最强王者的吴哥王朝就此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悲催的命运由此开始。
第三章:神秘的微笑
庞大的吴哥古迹群主要分大圈—小圈—外圈。其中以巴戎寺为中心的吴哥城是大圈,吴哥寺是小圈,外圈则以女皇宫、圣剑寺、塔布笼寺为代表。
在胜利之门前的护城河上,左右两侧各有一排石像,它们有的和蔼可亲,有的面目狰狞,如同列队接受检阅的守卫。
左排左手边是众神像,右手边是阿修罗神像。
右排元朝旅行家周观达曾在《真腊风土记》记载:“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我特意数了一下,两边还真有石像108座,但遗憾的是有很多已在殖民时代被盗取了头部,现在看到的都是后面填补上去的。
高棉的微笑有种神秘的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感觉石像对着自己笑,就像蒙罗丽莎的微笑一样。但高棉的微笑究竟注视着谁?想告诉世人什么?没人知道。
高棉的微笑笑容最好的一座石像,很多工艺品都以他为原型。
无论站在巴戎寺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如此温柔的笑脸。
在正前方的台基上,有几只野生的猴子在废墟上闲庭信步,本想过去拍它们的,但地陪说它们具有攻击性,建议不要靠近,也不要投递食物。它们跟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有关系吗?是在这里守护着千年的承诺吗?历史没告诉我们答案。不过我很好奇它们是吃什么存活的,也没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靠光合作用,哈哈~
巴戎寺外景三月的中旬是柬埔寨的旱季,日均35度的高温不断蒸发着空气中的水份,倒影在神庙上的影子似乎也要被一起融化。
热得连小狗也躲了起来。
一个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这里的人早已物是人非。
也许里面还有更多的秘密,但我们已无从知晓。
在神庙上方,阳光从顶部照射下来,仿佛有种穿越的错觉。
在吴哥王朝,为了使建筑建久耐用,人民会把石材一点一点地错位出来向上搭建,这种错出式的构造风格在吴哥的庙宇随处可见。
远端的有十二座大小相等的高塔,名为十二生肖塔。传说会在塔与塔之间拉起钢丝作行走表演,但《真腊风土记》却记载它们是用来审判犯人的场所。对于证据不足,连国王也难以判断是非的犯罪嫌疑人,就把他们关在塔里面交由上天来判定,如果有罪,嫌疑人就会咳嗽发热并且生疮长脓(不过在这么闷热的天气下被连续关上几天,我想无罪的人都会出现上述症状吧?哈哈~)。倒是这名字跟中国的十二生肖有什么关系呢?是为了迎合中国游客而起的名字吗?我想还是留给考古学家来解释吧。
正对着十二生肖塔的是斗象平台,国王在此检阅从胜利之门归来的士兵。嗯?也是方便王宫大臣观看走钢丝表演吗?
平台下有一排神兽雕像,它们仿佛用手臂支撑着整个平台。
翻查了资料,支撑平台的是神兽伽鲁达(某位大神的坐骑)和狮子的结合体,伽鲁达与蛇神那迦是天敌,许多庙宇都有他们的雕像。
据地陪小林介绍,那迦在古高棉被称之为龙,受高棉人崇拜。传说它是一位多头蛇神,一到晚上就会化身为美女出现在国王面前,国王深信如果怠慢她就会减寿,于是每天晚上都会伺候蛇神。
七头那迦在古高棉,还有很多神兽的传说,而大象则是皇家的象征,在浮雕刻画的故事里也会经常出现这一题材。
吴哥是一个很好的外景拍摄地,女性朋友穿着红裙子在这里拍照往往会令你的御用摄影师超常发挥。
这是吴哥古迹里独一无二的两层建筑,造型如同古希腊神殿一般。刚好有位旅客在此,顺带入境吧。
圣剑寺第四章:失落的文明
世上无论哪种文明,都信奉超越人间力量的神灵,而吴哥王朝信奉的是印度教,以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拯救之神)和湿婆(破坏之神)三大神为中心构建众神体系。在吴哥王朝的庙宇中,有很多浮雕和壁画都在描述三大神和众神之间的故事,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吃瓜群众来说,要想弄清楚里面的来龙去脉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雕刻精细的壁画在描述战斗、生活等场面,战士是国家对外征战的基石,在一千二百年前,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他们在阇耶跋摩七世的领导下共同构建了53个省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或许对于古高棉人来说这是最好的解释吧。
奔赴战场的高棉士兵。
列队奔赴战场这里讲的是高棉军队与占婆(越南)军队战斗的场景。碰巧旁边有位导游在讲解,不懂装懂地听了一下,他说长耳垂的是高棉人,有发髻的是中国人,当时的高棉军队很强大,中国人则是厨师和商人,不够高棉人厉害~我的同伴听了后一直盯着他看,估计那位导游讲得太投入了,对这质疑的目光一直视而不见~
战斗的场面可惜浏览的时间有点赶,没能找到刻有中国人的浮雕,有点遗憾。
自15世纪后,经营了六百年的吴哥被遗弃在密林里,直到19世纪一位法国的生物学家拿着翻译后的《真腊风土记》来到中南半岛,在丛林里找到吴哥窟后,吴哥遗迹才得以被发掘出来。
吴哥窟这是一座历时35年才修建完成的寺庙,是吴哥王朝强化王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其中一任国王的墓地。
平台、回廊和宝塔是吴哥窟的建筑特征,具有独特的布局。在回廊参观浮雕时,遇到一位国内游客,估计是位教授或者学者,因为他正滔滔不绝地为同伴讲解寺中的各种秘密……
第三回廊倾斜度非常高的中央殿堂入口处,石阶踏面非常窄,真的十分好奇古高棉的王公大臣是如何上去的。听说曾有一对外国夫妇徒手攀爬上去,结果女士被长裙搅拌失去重心,最后失足摔下去并当场死亡。后来,她的先生为了纪念亡妻,于是出钱在石阶上面重新修建了一条踏板楼梯,以便游客上去参观。
中央殿堂的5座高塔用于模仿宇宙中心,借此来表达王权神化的独特宇宙观。
墙壁上雕刻着姿态不同、神态各异的女神像,据说是以当时的宫女作为雕刻模板。
第一回廊雕刻这是隐藏着秘密的窗户。吴哥的寺庙共有三种窗户,其一是下面这种莲子状窗户,具有从外部难以看到内部的奇特效果。
但从内部越过窗框向外远眺却是另一番风景。
吴哥窟内景回廊上壮丽的浮雕是吴哥寺的精髓,描绘的大多是印度教的神话故事。虽然回廊上有很多专业人士在讲解,但实际上却很难明白个中的奥秘,而作为吃瓜群众的一份子,我也只能依样画葫芦试着描述一番。
第一回廊壁画在古印度教中,有一部史诗叫《罗摩衍那》,里面描述的是罗摩王子与魔王拉瓦纳的故事。魔王把王子的妻子悉多给掳走,王子在救妻途中遇到猴王苏格利瓦,说来也巧,猴王的妻子也被他哥哥所夺走,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一起讨伐其兄弟并将其所灭掉。知恩图报的猴王为了报答罗摩王子,于是派遣哈奴曼率领猴军攻打魔王营救悉多。最后魔王大败,王子夺回了妻子并回国继承了王位。
猴军攻打魔王的浮雕另外一个故事叫《乳海搅拌》,第一回廊足足用了50米的幅度来描绘它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太难懂,听到后面我也神游了(哈哈~),只知道是印度教的创世神话,在讲众神与阿修罗之间的恩怨情仇,直接忽略一万字......
不过在众神军队的最后,还是发现神猴哈奴曼的身影(右手边第一位),为什么多次提到哈奴曼呢?后面会讲到。
再往下走,是一幅名为《天堂与地狱》的浮雕,分别描绘极乐世界和等待审判的地狱。其中地狱描绘的是各种受刑和跪求阎王的场面。据说是侧面反映当时的国王篡权夺位并且对政敌残酷镇压的故事。
说实话,实在是我能力有限,故事就草草地回忆到这吧。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看浮雕,撇开故事不说,这里的雕刻确实很精美,保存得也很好,以至于有位导游拉着他的团友在壁画前手舞足蹈地介绍。这是全段唯一刻有花纹的天花,雕工很精细,很有视觉冲击。
石柱的倒影被夕阳映射在浮雕上有种日薄崦嵫的感觉。
第五章:古墓没有丽影
为了寻找打开时空的钥匙,劳拉来到遥远的东方。飞机在巴肯山上降落,劳拉站在巴肯寺的台基上向外远眺,一片万木葱茏映入眼帘,在丛林深处,若隐若现的塔尖为劳拉辨明了方位,于是便驱车前往。此时,反派老大正组织当地群众敲开一座寺院的大门,但奇怪的是,当中一位漏出了诡秘的笑容……
劳拉从侧门进去,发现遗迹被高大的树冠及树根所缠绕,仿佛与寺庙共生一般。这一奇特的景象使劳拉十分诧异。突然,一位小女孩从破败的寺门里一闪而过,并发出诡异的笑声。劳拉顺着笑声追随过去,但地面突然坍塌,劳拉反应不及掉了下去……
上述情节源自一部十七前的电影,而这座寺院也因为这部电影成为古迹中的网红。在回到广州的当晚,这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刚好上映,虽然取景地点和女主角都更换了,但有时间的话还是想去怀旧一番。
塔布茏寺也是一座坟墓,是真腊其中一任国王为祭祀他母亲而修建的。这里的树木盘根错节,在遗址上根深蒂固地肆意生长,与寺院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也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给文物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坐视不管会坍塌,强行分离会损坏。
这里就像个迷宫,小道复杂难辨,令人难以捉摸。在热带雨林般的背景衬托下,令整个氛围增添多一份神秘感。
盘踞在塔布茏寺的巨树生命力极其顽强,日子久了就扎根在寺院的石块中并慢慢把围墙撕裂,久而久之,巨树成为了寺院的一部分,形成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独特景象。
漆黑的小孔曾镶满璀璨的宝石,但现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圣诞树状的错位结构支撑着破败的寺院,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剩下部分也会被岁月带走。
那时候这里曾住着3000个僧侣,其中18位是高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已尘封。
遗址里乱石成堆,破败不堪,对于强迫症的人来说,身处这种不对称的环境里可能会有些抓狂。但考古学家在修复建筑的时候是刻意保留这种原始面貌的,好让世人用最真实感受去领略它们的魅力。
穿过一道道门廊,走进一座座庭院,跟随劳拉的步伐,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不是游人太多,真想坐下来发发呆,听听歌,用眼睛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第六章:丛林里曾经的辉煌
在距离吴哥寺以东50公里左右有一座特别寺院,但位置比较荒僻,加上不在吴哥古迹群的常规景点内,所以游客相对较少。它破败、隐秘,未经修缮,充满着探险的味道,吴哥小分队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今天的司机叫财哥,是一位开着丰田佳美,梳着飞机头的24岁本地小哥。柬埔寨的路不好走,一路颠簸,但也平安无事。路上与财哥聊天,问他为什么叫财哥,他笑着回答:“恭喜发财”哈哈!问他本地人的生活水平怎么样?他说本地人的月工资大概在80美元~250美元左右,要想收入高就得学习中文,在柬埔寨,虽然从小学到高中是免收学费,但只上半天课,有钱的家庭会安排他们的孩子下午学英文或者中文,而贫穷的孩子就只能在景区售卖纪念品帮补家用。
确实,这几天一路走来,有很多小朋友在景区外来回穿梭,一边拿着明信片一边用幼稚的声音围着游客说:“1美金,很便宜,然后数1、2、3、4、5……”我们各自买了一沓,其他的小朋友见状马上跑过来用同样的话语向我们推销她的产品。我们表示已经买过了,并不需要,不过她们仍锲而不舍地追过来继续兜售。曾听说,除了帮补家用的小朋友外,还有另外一些小朋友被不法分子控制起来,然后强迫她们从早到晚都在景区售卖小商品,但得到钱又不会分到她们手里。
无论如何,垂髻之年的她们本该无忧无虑地坐在教室上课或结伴游戏,而不是在列日当空下出外讨生活,但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除了帮她们购买些纪念品外已无他法。不过现实却告诉我们,阳光底下总有阴影,就像微笑的背后隐藏着泪水,或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她们会被迫成为古墓“丽影”。
崩密列,又名荷花池,是隐藏在森林里的一处古迹,由于损毁得比较严重,以致国际合作机构也放弃修复的念头。
它处处渗透着神秘的气息,所以备受制片商的喜爱。电影《虎兄虎弟》也曾在这里取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永远的繁荣,也没有永远的衰落。在千年后的今天,你又守望着什么?
岁月留下了足迹,但周围的一切已时过境迁。
正午时分游人逐渐减少,寺内又变得冷清。但经典的爬墙树依旧与破败的墙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地相互依存,似乎多年来未曾改变。
具有保护色的盐蛇。热带丛林里带颜色的生物往往很危险~
感觉崩密列的环境挺适合拍婚纱照的,不过这里的气温太高,位置太偏,估计没哪对新人有闲情雅致来这里蜜月吧~
女王宫又称之为班蒂蕾丝,是吴哥古迹群中的明珠。这是唯一一座采用红砂岩构建的庙宇,它独特之处在于被火辣的阳光照射后,看起来会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炫目。但技术太渣,拍不出这效果。
相传这里是国王收藏后宫的地方。战前,国王会安排这些莺莺燕燕网红脸拎包入住,战后又把她们接出来享受人生。不过地陪说并不是这样子,它最主要还是供奉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和毗湿奴神。
采用红砂石材料,雕刻的很精美。听介绍,这里是毗湿奴神坐在卡拉上面,被认为是最美的塔门浮雕。
在印度神话中,卡拉是一只食欲旺盛的怪物,据说连自己的身体也吃光,最后只剩下脸。在吴哥古迹群的雕刻上经常会出现这位逗比,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雕刻题材。
女王宫守卫的神像,造型源自神猴哈奴曼,在《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讲述神猴作为猴军的将领在拯救悉多(罗摩王子的妻子)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国学大师曾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哈奴曼,但也有人举证反对,此后一直众说纷纭......
看了几天的古迹,似乎都有点视觉疲劳。剩下两天我们看些不一样的东西,柬埔寨除了古迹还有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七章:阴影下的柬埔寨
在吴哥遗迹群你会感到诸多不便,卫生间不足、通讯信号糟糕、遗迹缺乏介绍……偌大一个景区,每天游人如织,门票也收得不便宜,就算保持原貌是否也要考虑一下基建设施呢?地陪小林一脸无奈地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目前吴哥的经营管理权并不在柬埔寨手中!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得到越南军队的援助,柬埔寨的人民才得以从黑暗的统治中走出来重建国家,估计是出于某种政治交易,时任柬埔寨领导人便把吴哥的经营权给到越南。现在,越南每年可以从吴哥拿走几千万美元的收益,而柬埔寨人却只能分获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里,一切由越南人说了算。
一谈起政治,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男人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伤感,也许对于柬埔寨人来说,三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已成为他们永远的伤痛。
自法国人被赶跑后,柬埔寨就一直处于泥潭中,特别是在红色高棉统治的三年零八个月时间里,全国七百万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就超过百万。在首都金边,有一所学校被当权者改造成集体处决中心(现已更名为S-21监狱博物馆),在里面,堆砌着一个个恐怖的骷髅头,他们都是在恐怖政权下被各种残忍手段所杀害的群众......
后来,红色高棉被越南人赶到深山老林里,但他们一边撤退一边埋雷,而越南人又一边挖雷一边重新埋雷。恰巧,这时候的柬埔寨又因政权分裂而爆发内战,于是乎,上百万颗地雷和和无数颗炮弹就像死神一样笼罩在这片土地上。
战争博物馆战争博物馆内布满了地雷受害者的相片。
在暹粒的街头,你会经常见到这一幕,他们不是行为艺术家,而是地雷受害者。为了讨生活不得不抛头露面,把自己的伤痛展示在世人面前。
战争,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远这么的近,在炮火中存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这些天,我们看了很多也听了不少,都想在临走前看看柬埔寨人最真实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终章:夕阳下的浮村
传说古高棉有一条大蛇生活在湖里,有一天它的女儿要出嫁,于是大蛇便一口气喝掉大半的湖水把肥沃的土地裸露出来送给女儿作嫁妆,而这个地方就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有三条浮村(水上村落),在财哥的带领下我们驱车45公里,来到最远的磅克良浮村。
公路两旁的是当地特有的高脚屋,共上下两层,基本上是木质结构,只要把固定的装置一拆,四个人分站四角各抬一只屋脚就可以走了。当地人搭建高脚屋,一来为了搬迁方便,二来也是为了防范各种蛇类的侵扰。
随着离市区越来越远,看到的村落也越来越落后。
为了看最原汁原味的风土民情,我们买了船票,准备沿着湖的两岸一路前行。
在这里生活的都是柬埔寨的渔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因地制宜的永恒真理。由于现在是旱季,所以水平面比较低,而当雨季来临时,湖水会上涨把两岸的高脚屋泡在水里,从而形成独特的浮村。
同样是水上城市,同样在水上生活,但与威尼斯相比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的船夫是一对父子,男孩今年14岁,但看得出来已经在水上混很久了。看着他们撑桨的动作,我突然有点想念远在广州的那根六点半混~
刚开始的时候曾误以为他们是一对兄弟,为什么呢?因为聊天的时候我们把一些糕点糖果分给他们吃,结果二人像个小孩一样吃了起来,后来父子二人更是因为嘴馋而去了湖上的一家小卖部买东西吃,场面相当有趣。
天气十分炎热,加上烈日当空,一不留神,他们便双双跳进浑浊的湖水里消暑。不过好歹把嘴里的棒棒糖吃完再跳下去好吧~跟泥水搅拌在一起的糖果应该不好吃吧?不过看着他们欢快的表情,我们又何必去打扰他们呢?对吧?
在湖面上飘浮的是水上人家的房屋,我们很想过去看看,于是父子二人又带着我们去兜了一圈。
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在水上进行,有屋有船有花有草。以最简单的方式面对这纷扰的社会,对他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呢?
船驶入一家水上店铺,父子二人立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去挑选一番。
抱着美金的恭喜发财还是第一次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相当接地气,哈哈~
一路上与渔民say hello,他们总会热情地挥手回应。
剪刀手真是一种神奇的姿势,它不分年龄,不分国籍,更不分贫富,只要举起相机,有的只是和谐的画面。
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到日落时分了,在巴肯山上,我们等了几个小时看日落,结果却因为云层太厚而遗憾错过,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坐在船舷上,本想播一首《夕阳无限好》,但显示不在版权区内,无法播放。好吧,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用想,只管看着眼前的一切吧。
就像同伴所说:这里可能是柬埔寨最落后最贫穷的村落,但是却并没有感到他们对生活有什么不满,一点零食和糖果足以让他们雀跃,或许是我们真的要的太多?
结束语:
这里不光有吴哥遗迹,更有战争遗留的创伤。当你住着星级酒店、吃着丰盛大餐,对着遗迹评头论足,享受着高棉微笑的同时,你是否看见柬埔寨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