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大杨壮老师讲《大五人格》

2021-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尚灵心

杨壮老师开篇就提出《自我认知五问》。

时常问自己这5个问题: 每个人在课堂上,课堂下, 在工作繁忙之余,经常思考这5个问题,实际上这涉及到人生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自我管理中的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人格?

我们总是把人格跟性格混在一起说,但在中文的语境中, 人格和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人性格不突出和一个人没有人格是完全不同的。 

人格, 英文是personality, 在老百姓口中都变成了性格。 其实,人格的定义是, 表现于在不同情景中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就好像是写的一个程序、订的一个闹钟、它不是随着自己的控制,而是随着特定的时间而发生。 

人格心理学家研究人格结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又研究人格维度上个体差异。

在中文中,与人格有关的基本术语有:性格、品格、气质等。 人格实际上包括性格特质和品格特征。

人格实际上包含我们性格中的遗传特质,也包含我们在工作生活经历中经过磨练所形成和养成的品格特征。 包括先天的也包括后天的成长。

什么是性格?

在现实中一个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表现在“怎样做”,反应了人的行为方式。

性格更多地反应出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什么是品格?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的一贯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比如勇敢与怯懦,正直与欺骗,谦逊与傲慢。 

品格是构成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不同的是品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那一部分内容,更多地受环境、历史、文化、情境的影响,反应了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五人格特质

一、第一个特质: 控制点

在人生重大决定时候, 我是不是具有独立决策的能力。 我是会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决定,还是会受其他人影响而做决定。 

在我的决策控制点上, 我是否会受外界的控制,还是自己掌握控制点。

我是一个可以自由做主的人,还是会听从别人建议的人。在进入职场5-10年, 人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来源于我们的性格。

自控点还是外控点, 是人格中的核心要点。 

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人容易受他人影响, 跟我们的人文环境, 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 

二、第二个特质: 马基雅维里处事方式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在约定的行为规则上, 有95%的人会循规蹈矩,只有5%的人会另辟蹊径。 大部分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那5%的人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上, 取得成功。 

对企业家、管理家、政治家这个特质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为了目标永不放弃的理念和个性特征, 就很难成功。 

三、第三个特质: 自尊(自爱)

对自己都不尊重和爱护的话, 很难有动力去做自己想要的事儿。 真正有自尊的人,会表现得很有责任心。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会在工作中忘我, 通过实践取得成就,增加自信,产生正向的循环。 

俞敏洪是80年代考北大的毕业生, 考了第一次没考上,考了第二次没考上, 他的自尊来源于他自己。 

第三天考进了北大, 他进了北大以后很高兴。发现自己听不大懂别人讲话, 其实大部分都是都是讲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内容,一般人会感觉到自卑, 而俞敏洪发掘自己书读得不够的时候,开始 一本一本的读,不断的增加对文学和作者的了解。 

第一个转变是别人说话他能听懂了, 发现第二个转变更加震撼,别人有时候听不懂他说的话了。 自尊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四、第四个特质: 自我监控

复盘,自我反思。 在犯错之后不断的思考之后,考虑自己对的地方,不对的地方。没有自我监控能力的人,很难成为伟大的人物。 

五、承担风险

在中国真正愿意承担风险能力的人不多。 中国企业家, 西方企业家政治家, 共同的特质: 勇敢冒险,敢于担当。 喜欢登山涉水。很容易在机会到来之时,抓住机会。 

规避风险的人, 总会错过机会。  不敢迈出一步,在很多决策问题上, 不敢承担风险。 这跟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情况都有关系。 极为的风险规避。 

这五个特质构成了人格特质的内在核心点。

所以,其实成功不成功, 早都看出来了。 只不过不同的在于, 有的是会改变自己,有的人永远不会。 

所以,学习不是为了定义自己,学习是为了寻找突破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