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杯清茶氤氲

2019-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墨者秩序

天降之水,寒却温存。阴阳二面,协调一面寒壁把今晨的茶韵装起来,用另一面温存回落瓶中的历历落落,再激浊扬清,细细品尝。将初时的不知所云用一个不必精致的时间囊套装,至白驹过隙、芳华消逝,重开装盒,岁月垂矣,叹往昔痛饮黄龙府之趣事,足以堪慰。

或许其中有遗世越俗、出乎意料的意趣,亦如一杯茶叶一杯清水,茶未入水却早已入水,此种之真意,当是茶圣的境界。

某次穿荆度棘、跨越十里群山,途中多次在溪流旁自热水源温煮清茶,炎炎夏日不觉不足之处便开怀畅饮,常喝到“一醉方休”才罢手,后独自端坐居正,体验那茶圣的境界,空冥一刻便已放弃,意念不足坚持也是徒劳,然意识变得清晰无比,感觉自身从蜂屯乌合的世界脱离出来。最后一天没有再次醉茶,只少饮几杯便携着背囊返回,回去的路是阔然的,这让我再次加深了成为一名硕学通儒的学者的念想,想要将超脱之内的蜂屯热流留在那一刻中的空冥境内。

有些人群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抽象事物,或许是相互的,是抽象事物允许我们感知到,有时身边有心与无形之物均是抽象事物,然而个人语言不足以与所看之物描述一致时又是一种存在既不存在的抽象事物,时间与空间即是例证,我们的意识也可称之为活着之时感觉自己身处的空间是存在的、时间是继续的,岁月一拂,转眼云烟湮灭。

人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心跳停止,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出席你的葬礼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开;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此后,无论山崩地裂、乾坤颠倒都将不再和你有关。但是,时空的消逝泯灭,却可以融入清茶,消逝未逝却早已往复,这些意趣便在其中。

品茶是包含哲学的,一壶容器,壶中茶、水混合相成为下乘;一份茶具,一份茶叶,好友闲适与之相融为中乘;清风徐来,独酌自饮,似醉非醉,似茶非酒,为上乘。

饮茶达至上乘距茶圣境界不远矣。上乘之喝法,亦是与景相结合,喧嚣之时可以面对世俗纷扰的人群醉饮毛尖;幽静之时可以面对明月对影雅饮银针;秋寒之时可以音律思虑酌饮祁门。不同景物结合不同茶品,不同茶品相合不同意境,这种种,就到了半步茶圣的无物不可于茶相合的境界。

另一方面,吃茶又可与道之结合。

历史上,有一则故事提到有一僧参渴赵州从谂法师,赵州问: "曾到此间?"来僧说“曾到" ,赵州告之: "吃茶去"。一日另有一僧来访,赵州问:

"曾到此间?"僧曰: "未曾到。"赵州又告之: "吃茶去"。几番"吃茶去"

,已经点明不要执着"曾到"、"未曾到"。诸事现成,不向外觅,只向内求,吃茶当中即可悟道,这便是茶禅一味。

茶禅也可引用到历史大家上来,喝清香茶的时候,宜读李太白,领略身后的河清海晏;喝苦涩茶的时候,宜读李清照,一曲可歌可泣的人生百态不禁令人动目。其他如杜甫,应饮韵香型;读陶潜,要泡出浓香的味道最好;至于王安石、柳宗元则涩香均分,细品即可。

茶之氤氲,非主体格调,为茶之魂魄。佛家讲究四大皆空,我却觉道法自然,试问,若能把天时地利人和,换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六月飞雪也顺乎其行,山河破碎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众多因果加及一身,也逆流而上,或朝闻夕没,或荆棘利刃,无为而无所不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