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他山之玉有生命力的文字

董宇辉访谈李娟

2024-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水平生

可能是因为董宇辉直播推荐过李娟的书,又顺着《我的阿勒泰》短剧播出,李娟此人的名字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所以有了这次访谈。

访谈挺长的,将近两个小时。

初看访谈我是不悦的。我非常喜欢李娟的作品,几乎所有的作品,《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也通过网络了解到她的“社恐”。她像很多的普通人,敏感柔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力很强。

对于董宇辉,我以前写过,其实算不上特别喜欢,但也犯不着讨厌,我不看直播网购,所以关注不多,偶尔看到一些片段给到我的反馈是:他很努力,他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强,表达力强,能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擅长用排比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毫无疑问,他是公众人物。

他居然把一个“社恐”抓到镜头前,且我清清楚楚地看到李娟在访谈最初长达二十多分钟的局促,紧张,无所适从,像一个没经过大场面的小姑娘。我好替她难受啊!心疼她!好期盼网络出问题,让董宇辉的访谈就地结束!

我试着代入他们的聊天,居然坚持看完了,也生出一些感动。

不管董宇辉是处于什么目的把李娟约出来访谈,提到的是“大家想见娟姨”,大家就是流量嘛,大家心知肚明。也不管娟姨是被什么打动而同意访谈的。我作为李娟作品的爱好者,访谈的旁观者,从李娟反馈不多的两个小时聊天中潜意识进行了自我对照。

她说的话我都认真听了,印象最深的有这些。

我的文字其实是包括我在内这样内耗的人需要的东西。(记得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本书开头好像有类似这样的话,文字描写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是我们希望自己经历的,温暖了好多人的心)

学习是一种天赋,写作不是。(我想到了学习力)

写作是思索,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修正自己,是成长的一种方法。(非常赞同)

把话说清楚,准确表达是作家的责任。(她时常会因为网络上的一些误解,对她的误解以及对她作品意思的误解而陷入焦虑和内耗,她会很自责)

她经常会说对不起,成为了惯性和口头禅,是处于一种安全感的口头禅。(弱化自我,去掉攻击性,保证安全感,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经历)

人生苦难是常态,所以我们应该追求快乐,所以我的文字里会透露出乐观、幽默,不是刻意修饰,是情感自然流露。有人的作品之所以沉闷压抑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定位错了,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该受这些苦。

她劝别人不要像她一样纠结内耗,要坦诚坦然,乐观幸福,同时又安慰那些像她一样的人不要为自己的逃避型人格感到自卑,一切人格都是正常的。

全程她提到最多的是“自我否定”。

确实,我们只有看清自己,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批判不好的自己,才能发展自己。但是这又是矛盾的,我们会在自我否定时保持清醒和自觉,但又会陷入自卑和失落。

她说自己在聊天聊嗨了的时候会忘形,会不体面,聊的时候有多亢奋,曲终人散后就有多后悔。细想我好像也有过这种经历,在回想自己的言行时会自责,后悔,甚至懊恼,以前比较严重,现在好多了,也许是话精简了,也许是无所谓了。

还有一种聊天的感觉我很有共鸣,就是带着困惑和一个人聊天,聊了很久不能结束,但是聊到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解惑,反而是帮到了对方,于自身而言除了觉得很疲惫,仿佛一无所获。不过如果能帮到对方,也应该是快乐的。

关于阅读,她只字未提自己读什么书,只说自己读书比较杂,以前在阅读方面没有人引导,见字就读,是书就读,导致读了很多不好的书,不过她觉得是好事情,读过不好的,有了对比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一直读好书,认为只要是书都是好的,突然有一天遇到不好的书是很危险的,缺乏正确判断,免疫差,会被带偏。

在访谈最后,当董宇辉用了一串排比赞美李娟,大概就是“大家喜欢你的纠结,喜欢你的犹豫,喜欢你的停顿,喜欢你的思索,喜欢你的欲言又止,喜欢你的离群索居……”李娟听了略带尴尬的神情说“好吧,的确是好大一坨赞美。”我看访谈的时候觉得挺好笑的,并没有不妥,董宇辉一直说的随便聊,聊什么都行啊,这不正是两个朋友的随便聊天么。有一些网友抓住这点不放,展开攻击。太闲了,去挣钱吧。

谈及写作计划,她说在酝酿一种符合自己当下心境的表达方式,虽然她现在用过去的方式写可以写的很好,但不想再用原来的方式去表达了,因为她在发生变化。

除了李娟年轻时候的一个采访,再也没在媒体见到过她,这一次看到,她45岁了,却依然像个孩子,面容干净,娇羞拘谨,相由心生,她心里一定不染纤尘吧。

附:娟姨8月25日的一坨声明(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